濰坊晚報 2010-05-04
從小就幻想有一天能站在講臺上當老師的李季玉,23歲那年如愿以償,成了一名農村女教師。然而29歲時對教師生涯充滿希望的她突患腦瘤,由最初頭昏眼花、胸悶發展到吞咽困難、耳鳴,有時甚至失語。“只要活著我就希望站在講臺上”,一連串的打擊并沒有擊垮李季玉,手術后的她依然帶病堅持上課,這一上就是5年。
帶病堅持上課5年
安丘市輝渠鎮,距安丘市里約30多公里。在這個遠離市區,周圍都是連綿的環山路和農田的小村莊里,住著一位普通女教師李季玉,她身患腦瘤并且手術后依然帶病堅持上課,這一上就是5年。4月27日,記者來到輝渠學校,走近了這個山村女教師的課堂。
在課堂外記者注意到,體形臃腫的李季玉說話聲音有些沙啞,不管做什么總是慢吞吞的,并喜歡用右手。而爽朗的笑聲、文雅的舉動、豐富的表情,又掩蓋了這些,讓學生們看不出她與常人有什么不同。
對于自己的病情李季玉并沒有告訴學生們,一堂課下來,記者注意到偶爾也會有幾個淘氣的學生課上頂撞李老師,而李老師卻總是面帶微笑教導他們。“李老師的聲音一直就是這個樣子的。”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原來學生們并不知道他們眼前這個愛說的老師,已經左側聲帶麻痹失聲,給他們上課是靠右側聲帶發聲的;他們更不知道身患腦瘤5年的老師,讓自己大聲回答問題是因為老師左耳已接近失聰;左側背部兩塊肌肉神經癱瘓,左胳膊連暖壺都拿不起來。
29歲時突患腦瘤
從小就想當老師的李季玉,1998年畢業后被分配到了輝渠中學,成了一名地理老師。撲下身子跟學生們打成一片的她,很快得到了學生和同事的認可。當年23歲的她立下誓言,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
2004年12月20日,李季玉突然眩暈,嚴重時上課需要一只手扶著講桌,一只手撐著額頭講課。而此時,自己所帶的班級初1年級2班,要去紅紗溝第三職業學校進行7天生活實踐活動。身為班主任的她雖然知道自己可能患得是不小的病,但還是陪學生們離開了家。7天的時間里,李季玉像媽媽一樣陪學生訓練吃飯,總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
實踐活動結束后,將孩子們安全送回家的李季玉才抽空去檢查。2005年1月10日,結果終于出來了,“頸靜脈孔區腫瘤——簡單的說,是一種腦瘤”,醫生告訴李季玉,因為在神經密集區,手術切除難度很大,會造成偏癱、面癱、失語以及失明。這個結果宛如晴天霹靂,一下子將李季玉震懵了。
5年來只吃止疼藥
2005年1月15日,李季玉利用寒假瞞著學校和學生來濰坊做了伽馬刀手術。做手術的近4萬元,愁壞了李季玉一家,當時李季玉和丈夫一個月的工資加起來也不過1000元。70多歲的公婆,一直沒有工作靠家里的6畝地生活,面對4萬元的天文數字,李季玉卻怎么也不肯向學校同事求助。
因為她知道,學校知道自己的病情后,自己的講臺生涯也會隨之結束。除了學校同事外李季玉和丈夫借遍了所有認識的人,完成了手術。此時不管是學校領導、老師或是學生無一人知道李季玉嚴重的病情。
剛做完手術后,李季玉術后藥物維持費用也是巨大的,一天40多元的中藥,讓李季玉僅喝了1年后不得不停藥,改吃止疼藥。欠了一屁股債的的李季玉夫婦,為省錢一家人搬到了月租只有80元的學校附近兩間平房內。
4月27日,記者走入李季玉家中,在這個三十平米大的房屋內,擺滿了近百個空藥瓶,這些都是李季玉5年多來喝的藥。記者看到這些藥多數都是“芬必得”和“納普生”,李季玉告訴記者,雖然自己也怕失聲,但控制病情的藥早已吃不起,只能吃止疼藥。
如今,除了自己的藥物費用,還要供在青島理工大學上大二的侄子讀書,李季玉的侄子3歲時沒了父親,母親改嫁后也沒了音訊,一直由李季玉夫婦來撫養。近20年來,一直將侄子當親生兒子來看的李季玉,現在每年花在侄子身上的錢就要1.5萬元。
醫生要求,李季玉需要一年做一次磁共振,而一次1000多塊錢的磁共振,李季玉已經兩年沒有做過了。“太貴了,能混就先混著吧。”李季玉這樣說道,下去幾年等醫藥費便宜了,我再去做。
5年來,為了不給學生帶來壓力,除了第一批學生知道李季玉老師動過手術外,其他學生老師無一知曉。頭疼、沙啞、耳背、臃腫,學校的老師和領導漸漸發現了李季玉的異樣。學校領導硬把李季玉調到了輝渠學校教比較輕松的小學語文課。
如今的李季玉,微笑著踏進課堂,“老師耳朵不好,請大點聲”,每次教新生時,李季玉總是事先提醒學生,并漸漸學會了看學生口型進行交流。有時候正上課突然頭疼的實在忍不住時,就偷偷將女兒喊出教室,讓女兒在走廊上給自己按按。
由于舌頭向左偏,李季玉在講課時經常咬了自己的舌頭;雖然李季玉有時候連字音“XI”都發不清楚,但是她還是每次上新課時,堅持為學生讀課文。不知情的學生們,頑皮的稱走路慢吞吞,說話慢悠悠的李季玉為“老奶奶”。
“只要活著我就希望站在講臺上。”此時身患腦瘤5年,隨時面臨失聲的她,每天早上起來都眩暈、頭疼,但是只要一進教室她就換了一個人。早上第一節課是最難受的,但第二節課就像正常人一樣。“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失聲,趁能說話時多說點,我還要站在講臺上講課,我要聽學生們的聲音。”
來源:濰坊傳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