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淺談半工半讀 工學結合
2010-07-06

孫芳蘭http://www.sjzgc.com/xinwen.asp?id=1046

摘要:目前職業教育問題仍然十分嚴峻,周濟部長從實際出發,反復說明青少年參加生產勞動和自力求學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決半工半讀學校教師來源,可以面向家境貧困有志自學的高中畢業生,利用國家現有自學考試機制,通過學生自學集中輔導的形式,實行半工半讀自力求學完成各類專業高等教育,培養出具備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的“新的教員”。組建半工半讀自力求學中心,是創建新型半工半讀學校的必要準備。呼吁黨政部門予以政策支持和輿論引導,期待與社會各界賢達和有識之士協作,為半工半讀希望工程學校的誕生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半工半讀 工學結合

世界教育史上半工半讀源遠流長,古代的墨子帶著學生邊學習邊工作,1774年德國裴斯泰洛齊在新莊,收養孤貧兒童邊勞動邊學習。此后世界各地均有半工半讀,以1920年代為東西方盛行卻都沒有形成體制。1958-1965劉少奇提倡半工半讀,創造世界之最又為文革所破壞。江蘇教育研究學者張俊杰先生,1996年10月為救助失學青少年,向國家教委提出半工半讀改革建議,2002年向全國兩會呈送提案“通過半工半讀自力求學普及職業技術教育”,引發討論國內外關心中國教育人士持久討論,新型半工半讀教育逐步在職業技術教育界形成共識。從2006年秋季開始,國家教育部選定107所職業學校半工半讀試點,全國各省市教育部門正在積極推動。那么,21世紀我國再次啟動的半工半讀教育。

目睹我國八十年代后期出現貧困青少年失學嚴峻態勢,中石化江蘇石油教育基地教育研究學者張俊杰先生,1996年建議國家教委王明達副主任創辦新型半工半讀教育,論文《半工半讀學校是我國失學青少年的希望》轉基礎教育司傳閱。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1998年返江蘇油田技校制定《向導教育實驗方案》,力促擴大和深化學校整體教改實驗,30余篇教改論文相繼發表,其中《新世紀教育構想》在CIES網頁展示,邀請赴華盛頓出席“北美國際與比較教育學會第45屆年會”并安排發言;《向導教學法初探》也為WCCE采用,2001應邀請赴韓國教育大學出席“第11屆世界比較教育大會”與各國學者交流論文,并找見聯合國亞太地區主任周南照教授請閱半工半讀自力求學文章,返西安植物園同秦官屬教授商議籌辦新型半工半讀學校,2002年應邀出席北師大“世界比較教育論壇”,得到唐山朋友李良、劉炳星和北師大博導郭齊家教授幫助,向全國人大和政協提交<西部開發在老少山邊窮地區通過半工半讀自力求學優先實現普及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議案,繼在強國論壇、中華網論壇、虹橋論壇、(蘇州)教育在線論壇、千鄉萬才論壇、中國教育在線論壇、人民教育雜志論壇等國內外數十家網站論壇,廣泛宣傳新型半工半讀教育并與學者和教師展開討論。

這是一項惠及發展中國家廣大民眾功德無量的好事,不僅關系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和三農問題解決,而且是現代化教育“產學研”相結合的必由之路。所以張俊杰先生建議李博士聯絡朋友領銜在歐洲組建“海外中華半工半讀自力求學基金會”,宣傳和募集華人捐款以促進我國西部進而援助亞非拉地區發展新型半工半讀教育事業。2005年10月28日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規定:“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讀制度,在部分職業院校中開展學生通過半工半讀實現免費接受職業教育的試點,取得經驗后逐步***”。國內外朋友十年奔走呼吁廣泛宣傳討論艱苦努力,即將迎來西部農村教育萬紫千紅的未來,使我們信心百倍無限振奮。科教扶貧服務社的朋友愿與有志于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國內外朋友竭誠合作,致力創辦新型半工半讀學校救助失學青少年普及職業技術教育,借鑒瑞典學習圈百年經驗發動社會各界募捐圖書設立鄉村閱覽室,逐步形成農村學習社區普及科技文化提高道德素質探索“產學研”相結合途徑,為建設生態農業與富裕和諧新農村而不懈努力奮斗!

所以,我認為新型半工半讀教育的定義應該是:通過“勞學結合,以勞養學”方式,促成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探索“產學研”相結合途徑,實現自力求學全面發展目標的現代教育觀念和模式。我想說明的是,半工半讀不僅可以“以勞養學”,而且必然走向“產學研”相結合,其思想品德和社會實踐教育不可忽視,是現代教育發展方向。

如果說新型半工半讀學校"實質上就是給教育資本家廉價勞動力",那么高收費的私立和公立學校又是"給教育資本家"什么呢?請看,十多年來民辦職業技術院校的學費居高不下:中專技校最低收學費每年1000元,另外收書本住宿考試等雜費1000元,伙食費按9個月算需交1800元,合計每個15-18歲學生上職業技術中等學校,每年家長至少要花費3800元。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藝術和醫學類收費更高得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藝術和醫學類收費每年在4000-6000左右,更不要說九十年代出現的貴族學校和所謂重點學校的收費了,不僅農村貧困青少年就是中等工薪階層子女也只能望學興嘆!

我們所提倡的新型半工半讀學校,實行每學年在校讀書兩個學期8個月,在生產單位工作一個學期4個月,16-18歲青少年每月工資按照500元計算,全年計算總收入不過2000元。現在民辦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各種收費最低按照上述3800元計算,除去校舍、設備、教師工資、學生各項消費估算2000元,私立學校的投資者可以獲得每學生1800元的利潤。那么,實行新型半工半讀教育制度的民辦學校,在保證完成規定教學項目質量的情況下,還要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生產學習勞作技能,試問:這樣的新的民辦學校,從學生勞動所得2000元中,除去學生學習生活的各項費用,還能獲取多少剩余價值呢?

眼看著社會許多失學青少年,他們沒有勞動技能就去私人企業打工,在惡劣的甚至有害的環境中,超負荷勞動每天10多個小時,有許多受傷致殘乃至于***的事情經常發生,我們又該怎樣去解救他們呢?我們提倡的新型半工半讀學校,正是為救助因貧困而失學的青少年,學習職業技術和就業創業的有效途徑。呼吁和宣傳10年期盼政府制定優惠政策推動,現在國務院決定“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讀制度,在部分職業院校中開展學生通過半工半讀實現免費接受職業教育的試點,取得經驗后逐步***”。我們有愛心的朋友無不歡欣鼓舞,準備各盡所能積極籌措支持辦學。當此之時,大家都應該為這項利國利民的宏偉事業盡力,豈能置失學青少年于不顧而妄自非議?

說了這么多你不禁要問什么才是半工半讀呢?

半工半讀,工學結合是將學習與工作結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體是學生。它以職業為導向,充分利用學校內、外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和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校外工作有機結合,貫穿于學生的培養過程之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校內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據專業教學的要求參與各種以理論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學習活動,在校外根據市場的需求以“職業人”的身份參加與所學專業相關聯的實際工作。這種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同時提高學校教育對社會需求的適應能力。

半工半讀學校的定義:通過“勞學結合,以勞養學”方式,促成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探索“產學研”相結合途徑,實現自力求學全面發展目標的現代教育機構。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高等教育重理論輕實踐,而理工科院校則是為培養學術型和工程型人才服務的,致使學術型工程型人才與技術型人才中間出現斷層,目前社會急需大批能將科技成果及時轉化為物質產品和現實生產、服務的技術型人才。

目前流行的“半工半讀,工學結合”模式,既能發揮學校和企業的各自優勢,又能共同培養社會與市場需要的人才,是高校與企業(社會)雙贏的模式之一。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教學與生產的結合,校企雙方互相支持、互相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實現高校教育及企業管理現代化、促進生產力發展、加快企業自有人才的學歷教育,使教育與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半工半讀,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切合實際的理念,是就是以職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為目的,以市場需求為運作平臺。美國曾于1961年在福特基金會的支持下進行了一次對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調查。調查形成了“威爾遜—萊昂斯報告”,后又編撰成《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大學計劃》一書,于1961年出版。該項調查認為,半工半讀,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給學生帶來了以下幾方面的利益:

(1)使學生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從而加深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認識;

(2)使學生看到了自己在學校中學習的理論與工作之間的聯系,提高他們理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使學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與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觸,加深了對社會和人類的認識,體會到與同事建立合作關系的重要性;

(4)為學生提供了通過參加實際工作來考察自己能力的機會,也為他們提供了提高自己環境適應能力的機會。學生們親臨現場接受職業指導、經受職業訓練,了解到與自己今后職業有關的各種信息,開闊了知識面,擴大了眼界;

(5)為許多由于經濟原因不能進入大專院校學習的貧窮學生提供了經濟來源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6)使學生經受實際工作的鍛煉,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責任心和自我判斷能力,變得更加成熟;

(7)有助于學生就業的選擇,使他們有優先被雇主錄取的機會,其就業率高于未參加合作教育的學生。

既然半工半讀有這么多的優勢,那么實現半工半讀的道路可謂任重而道遠。究竟怎樣去實現半工半讀呢?

1試點院校和企業要簽訂書面合作協議,明確雙方在開展半工半讀試點工作中的責任和義務,共同組建半工半讀工作機構,制訂半工半讀試點工作方案,并負責具體組織實施

2試點院校要按照專業對口的原則,安排學生到生產技術先進、經營管理規范、經濟效益和社會聲譽好的企業開展半工半讀;要選派有經驗的教師和企業人員共同負責學生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試點企業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開展半工半讀提供相應的人員、場地、設施等方面的條件支持,為學生支付合理報酬。

3試點院校和企業要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保障學生的各項合法權益。要加強對學生的職業道德、勞動紀律、生產安全、自救自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杜絕學生在實習中受到身心傷害。

4充分發揮企業設施設備的優勢。學校能不能、企業愿不愿以生產車間(場地、設施、設備)作為學生的實習基地,不僅是作為學生畢業前的綜合實習基地,更重要的是作為經常性的實踐教學基地,這是學生能否有效地提高職業能力的重要條件。因為讓學生每隔一段時間到生產、服務第一線去,接受企業管理,在實際生產崗位上接受老師傅手把手的教,和企業員工同勞動、同生活,可以切身體驗嚴格的生產紀律、一絲不茍的技術要求,感受勞動的艱辛、協作的價值和成功的快樂,這不僅能為學生直接了解具體生產崗位的技術要求,提高職業能力,為畢業與就業接軌,上崗即頂崗工作奠定基礎,而且對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良好的職業道德、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以及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和堅定樂觀的生活態度都有極大的幫助。

實踐證明,企業與高校進行校企合作并回報社會,這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公益事業,是貫徹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有益實踐和重要舉措。從學院角度,希望以產學研合作關系為紐帶,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在產學研結合上取得突破并實現學校與用人單位的合作“雙贏”。今后除了實習基地建設等“初級層面”的合作關系外,將逐步***到合作建設專業實驗室,合作改革現有人才培養模式,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等其它合作形式,促進高校及企業加速生長。

半工半讀是現代職業教育的一種學習制度,是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學校與企業等用人單位合作培養學生,學生通過工學交替完成學業。早在20世紀5、60年代,我國一些地方和學校就對半工半讀進行了探索,積累了有益的經驗。近年來,許多職業院校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進一步探索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讀的新形式、新做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實踐證明,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讀制度,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實現職業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有效促進學生成才就業,幫助貧困家庭學生通過半工半讀實現低費或免費接受職業教育,促進職業教育發展,培養造就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