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村民正在聆聽隊員講解
6月11日,在西安某商場工作的劉某因9歲兒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將孩子毆打致死;6月18日,西安長安區一對夫婦因為懷疑8歲的女兒在家里偷錢,將孩子打死。兩個幼小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在父母的棍棒下夭折,相繼發生的這兩起血案造成的家庭悲劇令人震驚,試問:教育,還有多少暴力魁影?
7月12日上午,河南農業大學牧醫工程學院10名學生來到鄭州市中牟縣,開展了以“暴力教育不可取,因材施教育桃李”為主題的采訪調查活動。
在問卷調查中,隊員們發現不少家長教育子女深受“不打不成材”等傳統觀念影響,相當一部分人仍然認可和接納家長打罵孩子、老師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他們認為這是教育兒童的重要手段。這些暴露出中國家庭教育環節的薄弱。中國的家庭教育沒有科學完整的教育體系和教育價值觀念。現在的家長,有的對孩子過分溺愛,想盡一切辦法滿足孩子的要求;有的對孩子不聞不問,完全扔給老師和學校;有的則對孩子期望過高,孩子稍有不足,便多加責罰甚至拳腳相向,讓許多兒童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
隊員們分析,這種極端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原因是父母對孩子期望值太高。這些父母一般都生活在社會底層,比一般家長更希望孩子出人頭地。在現實和愿望差距較大時,他們無所適從,由此選擇了比較極端的方式,釀成悲劇。另外,隨著社會發展,家長面臨的社會競爭壓力也日益增加,家長將一些無法發泄的不良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把孩子看成“出氣筒”,也導致了各類極端教育方式的出現。
最后,隊員們發放了宣傳頁并向廣大家長介紹了專家提出的替代體罰的多種教育方式:不要發怒,要嚴格且友好,做到用平和的語氣和孩子溝通;與其懲罰孩子的錯誤行為,不如教給孩子正確的做法;要解釋,不要嚇唬;給孩子一個簡單的說明,告訴他這樣做的理由;對孩子的要求要有彈性;如果孩子的要求有合理因素,不妨答應他;別強迫孩子做什么,要和他商量,并實話實說;學得聰明點,不要總用固定套路解決問題。要試著用新的方式激勵孩子、解決問題等。
本次實踐活動受到了家長、子女們的熱烈歡迎,而且隊員們也受益匪淺。大家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能夠引起社會對家庭教育的深入思考,讓“暴力教育”不再發生,讓子女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