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教育發展的方向
來源:公益中國網
在當前如何辦好教育?筆者以為正確把握教育發展方向乃是當務之急。
一要學習全教會精神,落實教育發展規劃。7月份,黨中央、國務院召開了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出臺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我們認為今后一個時期要大力學習宣傳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教育規劃綱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來,深入領會和準確把握中央精神實質,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要學習宣傳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重要講話精神和《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戰略思想和科學理念;要學習宣傳“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要學習宣傳“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的戰略目標;要學習宣傳“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戰略主題;要學習宣傳《教育規劃綱要》關于教育改革、發展和保障的主要任務和政策舉措;要學習宣傳各地教育改革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以及優秀典型,進一步增強做好教育工作、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
二要切實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進一步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進一步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切實推進素質教育。繼續狠抓教育常規管理和教科研提升工作。也只有這樣才能逐步走向“輕負高質”。走“規范求質、科學提質”之路;突出“德育實效”和“有效教學”,走學校內涵發展之路;尊重差異,全面提升,走學校特色發展之路。要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改革教育質量評價評價制度。為此要進一步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育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
三要積極創造條件,大力加強隊伍素質提升。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嚴格教師資質,提升教師素質,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創造有利條件,鼓勵教師和校長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廣泛開展向優秀教師、校長學習的活動,特別是宣傳表彰在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育教學效率等方面有特色有亮點優秀校長、教師。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和職業理想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加強以校本培訓為主體的教師培訓工作,努力形成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學術風氣,著力解決教師素質性問題。制訂相應的人事政策,通過城鄉、區域、校際之間師資的合理有序流動,有力調劑、緩解學科、年齡等結構性失衡的矛盾。
四要著眼長遠發展,努力推進學校文化建設。在學校這個環境中,最值得品味的東西便是學校所擁有的文化,有人提出“未來學校之間的競爭是學校文化的競爭”。用優良的校園文化來育人是最有效、最上乘的育人之道。要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必須大力加強學校文化建設。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校風、教風、學風建設以及富有文化內涵的環境布置等,塑造具有鮮明特色、和諧向上的,能體現本校辦學理念、精神風貌的校園形象,把學校文化建設和學校德育特色有機統一起來,創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約束力的區域性文化氛圍,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識和鮮明的學校個性,并通過它來影響和熏陶學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使學校成為當地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
五要加快體制機制改革,著力解決突出問題。社會對教育的重視與關注正由硬件的發展轉到高度關注教育質量上來,家長的需求已經從有書讀到讀好書的轉變。必須堅持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緊緊抓住影響教育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和深層次矛盾,進一步教育改革和教育創新。城鄉教育均衡問題、外來務工子女教育問題、教師結構性素質性問題、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問題、教育質量提升與評價問題、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問題等等,都需要我們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來解決。必須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步伐,才能解決人民群眾期盼的優質教育與資源相對短缺的矛盾,才能使我們的教育充滿活力。今后一個時期,要積極推進改革創新,有序開展學校管理、課堂教學改革試點工作。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教育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形成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共同推進教育改革創新的局面,切實解決突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