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車伴我上學路--德清校車實踐
2011年11月30日
11月21日,育才學校的小學生放學后在老師的指揮下乘坐校車。
11月22日早上5點55分,校車駕駛員在檢查校車,6點鐘他們就要出發前往各個校車站點接學生。
11月21日,抵達校車站點的小學生在老師的看護下穿過馬路。
11月21日,育才學校的小學生放學后在老師的指揮下乘坐校車。
11月21日,育才學校的小學生放學后乘坐校車回家。
今年9歲的王月是浙江德清縣育才學校小學二年級學生,每天早上6時45分,她的媽媽會準時送她到離家不遠的一個公交站臺,等著黃顏色的“長鼻子”校車來接她上學。在德清縣,和王月一樣乘坐校車上下學的學生共有5958名,年齡都在12周歲以下,他們來自德清縣23所公立小學和包括育才學校在內的兩所民工子女學校。接送學生的包括14輛“長鼻子”校車在內,共有79輛專用黃色校車,由司機們每天分兩次或者三次地接送上下學。
作為民生工程之一,德清縣早在2005年就開始關注學生的乘車安全。2005年,德清縣實施城鄉一體化,大多數鄉村小學被撤并,家住農村的學生要到鎮上上學,為此,縣里專門出錢,由教育部門委托公交公司接送。2009年,德清縣政府斥資2000萬元購買79輛校車專門接送小學生,并專門成立了負責學生接送管理的公司永安學生交通管理服務有限公司,招聘專職司機。校車司機湯志強說:“除駕駛業務、品行要求比一般客運司機高之外,公司平常進行安全教育,最常說的就是‘要慢’,無論空車還是載有學生,時速不超過60公里。”
據了解,德清縣設立每年400萬的學生接送營運補貼專項資金,用于校車公司的運行補貼,學生每人每次乘車只需支付一元錢,貧困學生免費。2011年8月,教育部啟動全國中小學校車試點工作,德清縣被列為全國6個試點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