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童如何去學校遇難題
2012年02月06日
春節期間,筆者回湖南農村老家探望父母,與鄉親們談到教育問題時,發現老鄉們都在為開學后怎么送孩子上學而苦惱。筆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兩個多月來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對接送學生的車輛查得很嚴,諸如一些家長合租的面包車等“黑校車”被取締,由于合法校車尚難到位,寒假一結束,很多農村學童立即面臨怎么去學校的難題。
“黑校車”沒了,只能步行上學
再過幾天,各地中小學、幼兒園又要開學了。在郴州市五里牌鎮中心小學上三年級的李彬彬全家越來越發愁:天這么冷,該怎么上學呢?
李彬彬所在的村莊距離學校接近4公里,以前都是和村里另外6名小朋友合乘一輛面包車上下學。自從去年11月政府開始嚴查黑校車以來,這輛面包車因為超載被禁止接送學生。李彬彬等7名小朋友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大部分都在外打工,爺爺奶奶年齡又大了,沒法用自行車載他們,因此他們只好早早起床,結伴步行。
和李彬彬一樣,開學前為怎么去上學而苦惱的學童有很多。孩子怎么去上學,成為擺在農村家庭面前的難題。
筆者從郴州市教育局了解到,大部分接送學生的車輛因辦不出校車手續,仍不許運行。目前,政府也沒有更好的接送孩子上下學的辦法出臺。郴州郊區和廣大農村的孩子上下學交通問題主要得靠家長們騎著自行車奔波于鄉村與集鎮之間,或者孩子步行解決。筆者了解到,對政府和有關部門而言,這樣做看似免掉了責任,卻招來了不少家長的怨言,也不能有效化解孩子們上下學的安全。
1月25日,在筆者老家,一位老鄉大倒苦水:“我們這里離學校有7里多路,交通又不方便,兒子每天上下學往返4次,讓老人接送不放心,自己又沒時間,沒辦法,只能合伙租輛面包車。我們知道拼車不合法,可是家離學校比較遠,不坐車沒辦法,坐了又成天擔心孩子的安全。現在不讓拼車了,只能讓孩子走路或騎自行車上學,孩子又冷又累。唉,什么時候才能讓孩子坐上放心車!”
另一位老鄉接著說:“看到10多個孩子擠在面包車里,其實我們也很擔心,卻沒有別的好辦法,孫子才5歲,走那么遠的路,實在做不到,家里又沒車,也沒有時間天天接送孫子,面包車成了我們農村孩子沒有辦法的選擇,現在不讓大家拼面包車了,天冷只能讓孫子呆在家里,等暖和點再上幼兒園吧!”
校門外安全問題自己負責?
去年年底,郴州市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校車專項集中整治行動之后,筆者隨郴州市教育局的同志深入到各縣市區的農村進行明察暗訪,超載超速的“三無車”(無牌、無證、無照)被取締,然而正規校車遲遲沒有到位。
筆者了解到,對眾多的農村學校來說,普遍無力解決校車問題,購買還是租用符合標準的校車、如何保證學生的乘車安全,是一個大難題。由于害怕承擔安全事故責任,大多數學校一般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學校只管校園里的事,學生走出校門以后,安全問題由家長和學生自己負責。
非法車輛不能接送孩子上下學,但筆者了解到,摩托車和自行車也不是接送的最佳方式。1月初,筆者在棲鳳渡鎮中心完小門前,看到以往十分擁擠的大門口顯得比較空蕩,僅有七八個家長坐在摩托車上等孩子放學。在學校入口處掛著一橫幅醒目的標語:“珍愛生命,請不要乘坐非法車輛上下學。”
隨著孩子們排隊走過國道,筆者卻聽到了離學校200多米處傳來一陣吆喝聲:“走了嘍,走了嘍,坐滿就走!”在棲鳳渡綜合市場門口,兩邊停著近20輛面包車,正在等客。
筆者發現,從郴州到棲鳳渡鎮每15分鐘就有一趟中巴車,加上路經該鎮的永興、馬田等方向的車輛,坐車比較方便。但從鎮上到各村組的中巴車每天往返僅有兩三趟,帶孩子等著坐中巴車回家的家長寥寥無幾。
家住棲鳳渡鎮新莊村的李大爺帶著讀三年級的孫子,從學校走了幾分鐘來到市場門口,彎腰進了一輛面包車。李大爺告訴筆者,從棲鳳渡鎮到新莊村的中巴車一天僅有兩趟,下午的這趟車要到5點鐘從郴州開出,5點40分才到棲鳳渡,還是坐面包車方便,隨到隨走。
“如果政府能開通校車接送孩子上下學,我們就是多交點錢,也愿意!那樣可省好多事,少操好多心。”李大爺說。
當務之急是安排過渡車輛
春節放假前,筆者到郴州蘇仙區五里牌學校巡考,一大早看到路邊一個小小的身影,背著書包,在空曠的鄉間公路上慢慢地走著,紅彤彤的小臉凍得皴裂。這名小男孩叫張強華,今年9歲,讀小學三年級。他對筆者說,村里的學校目前僅有學前班和小學一、二年級,讀三年級以上只能步行到3公里外的鎮中心小學。現在每天早上天剛亮就要起床,這樣才能保證按時到校。
“這么冷的天,一大早就要出門,走路上學累嗎?”筆者問道。“剛開始覺得有點累,現在已習慣了。我們班上的同學以前和我一樣坐車,現在除寄宿生外,大部分同學都是走路上學,有的同學比我家還要遠呢。”強華說。
8點鐘左右,筆者在五里牌鎮中心小學門口看到,通往學校的鄉間公路上,成群結隊的孩子朝學校方向走來。其中,只有少數的孩子由家長騎摩托車或自行車送過來,大部分孩子是走路來上學。
一位騎著電動車送兒子上學的年輕婦女說:“兒子來鎮上讀書較遠,以往一個村子里的孩子拼租一輛面包車上學也是無奈之舉。現在要讓兒子走路上學家人又不太放心,我們夫妻每天能擠出時間輪換接送孩子上下學,要花不少時間,卻沒辦法。如果學校能組織安全的校車接送孩子就好了,多花點錢也值!現在村里的年輕父母大多出去打工了,他們的孩子就只能步行上學。”
時下,農村校車安全問題頻發與農村中小學撤點并校引發的后遺癥不無關系。盡管撤點并校是為了優化教育資源,有其合理性,也是大趨勢。但是村級小學大量合并,導致孩子們上學的路遠了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針對一些地方村小撤并速度過快,教育部在2010年發文要求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在調整中小學布局時,要統籌考慮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未來人口變動狀況和人民群眾的現實需要,對條件尚不成熟的農村地區,要暫緩實施布局調整。
目前,郴州已對全市中小學、幼兒園的校車進行了摸底,涉及到校車的數量及車型。這次全面調查是為了給政府決策提供更加翔實有效的數據,城區學生可坐公交車上下學,重點是農村中小學、幼兒園的孩子,這也是老百姓認為眼下急需配備校車的地方。
筆者了解到,不僅郴州市,整個湖南省農村校車所服務的對象中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孩子的父母在外務工,家庭監護的不足使得社會監管的責任更加重要,這也使得農村的校車安全問題比城市還要沉重。
而要解決農村孩子上下學不便問題,不能光堵不疏,當務之急是要加大投入。通過各級財政補助一點,社會各界捐助一點,學生家長承擔一點,以減少各方的壓力,確保農村學生上下學坐上安全放心的校車。目前,《專用校車安全技術條例》、《專用校車座椅系統及其車輛固定件的強度》兩項國家強制性標準已通過審查,我國學校可能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普遍配備符合國家標準的校車,但是對于廣大農村學生,新學期就要開學,當務之急是安排合適的社會車輛用作過渡,解決農村學童開學后上學難問題。
郴州市教育局安穩辦主任常宗強認為,不合格校車理應取締,但安全性能達標的校車又在哪里?應由誰來提供?非法校車可以禁止上路,由誰來接替?這個事關千家萬戶的民生難題恐怕不能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