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希望小學用20年前書籍
2012年05月14日
由愛心讀者王國興援建的,位于寧夏海原縣高臺寺村的遠景希望小學已經開工建設,可是記者的心情卻輕松不起來。在采訪中,記者發現這所小學不僅校舍破舊,體 育器材也很奇缺,大家平常司空見慣的乒乓球、足球、單雙杠等體育器材,孩子們只在電視中見過。這里的課外書籍也少得可憐,一個叫馬斌的小朋友告 訴記者,他一本課外書都沒有看過……
在此,我們呼吁廣大愛心企業家和熱心的讀者,來和我們一起為孩子建一個可以看書、健身的多功能活動室,關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鏡頭1
大部分課外書還是20年前的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不過,在高臺寺小學,記者沒有看到圖書館。“我們學校原來的校舍比較緊張,書沒有地方放。”校長張漢成說,這些圖書本來是放在各個教室給孩子們看的,最近因為拆了幾間舊教室,有些班級進行了合并,他們擔心書籍遺失,全部搬進一個儲物間了。
遠景希望小學建好之后,我們規劃專門騰出一間房子做圖書館,擺放圖書。不過,打開塵封的紙箱,記者看到這些書很破舊。“這些書還是人家20年前捐來的。”張漢成介紹,1992年國家有個扶貧項目,有個機構專門給學校捐獻了2000冊圖書。有簡版的四大名著,還有故事會,更多的是已經過時的書籍。20年下來,這些書籍早已經發黃,很多書都有了破損,連書皮都掉了。
去年3月份,從這所小學畢業的,現在正在天津大學上學的學生馬志鵬心系母校,在大學里搞了一次募捐,給師弟師妹們捐了幾百冊圖書。“這些書種類很多,不僅有童話書,還有工具書,而且與時俱進,所有童話書都是圖文并茂,學生們非常喜歡。”張漢成說。
不過,因為數量有限,很多孩子看完一本想再看另外一本不太容易。二年級班主任薛繼霞告訴記者,每次她給班上換新圖書時,孩子們都搶著看。有一個叫馬斌的孩子告訴記者,他至今一本都沒有看過,更多的孩子也都只看過一兩本。班上基本上沒有看過5本以上課外書的孩子。
鏡頭2
孩子們只在電視上見過乒乓球
孩子是未來,雖然現在的孩子課業非常重,但是健康的體魄和陽光的心態其實是更重要的。學校的操場就應該成為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快樂課堂”。
可是,記者發現學校體育用品的缺乏已經令人膛目結舌。全校只有一個籃球是可以打的,其他3個都已經報廢。還有一副羽毛球拍因為沒有羽毛球,而備受冷落,放在倉庫角落已落滿灰塵。
學校操場很大,但是沒有足球場,沒有乒乓球臺,也沒有單雙杠。孩子們告訴記者,他們只在電視上見過足球、乒乓球。他們甚至不知道單雙杠是什么。
日常的體育課上,孩子們都是先繞著操場跑兩圈,然后各自分散開,女生玩從自家帶來的、自己制作的沙包、毽子、繩子,高個子男生們則沖到操場上已經有些破損的籃球架下,玩一種有彈力的、只有十分之一個籃球大小的蹦蹦球,替代籃球,一樣做出跳起來投籃、搶籃板的動作。
學校也沒有專業的、專職的體育老師,往往是每個班級的班主任兼任這個班的體育老師,他們大多采用自由活動方式。
鏡頭3
音樂課,基本就是清唱一首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是,高臺寺小學六年級學生卻異口同聲告訴記者:“我們對音樂課不感興趣。”孩子們說的都是真心話。究其原因,讓人多少有些心酸。
學校沒有一名專職音樂老師,六年級的音樂老師就是班主任楊海燕兼任的。音樂課上,老師沒有給孩子們彈奏過一首曲子,因為學校沒有樂器,老師也不會。至今,孩子們連基本音符的發音都不會,因為老師從來沒有教過。
一位同學告訴記者,每次上音樂課,老師基本上都是教大家清唱一首歌。有的兒歌老師不會唱,就請會的同學站起來教大家。班上一位名叫李小娜的同學就不止一次教大家唱過歌了。
鏡頭4
孩子們從沒聽過標準英文朗讀
很快就要小升初了。記者對學校六年級孩子的命運無比擔憂。其他學校三年級就開始學英語了,這所學校去年9月份才開設英語課。才上幾個月的英語課,他們拿什么去跟別的孩子競爭?
據了解,老師只教他們一些應試語法,忽視了重要的英語口語和聽力的練習。“我也沒辦法,一方面為了應付小升初考試,另外一方面學校沒有任何電子教學設備。”英語老師告訴記者,她深知被忽視的練習有多重要,可是學校沒有錄音機,也沒有英語磁帶。有一次,她試著用手機下載一些英語口語對話,但是效果很差,孩子們根本就聽不清楚。
記者了解到,學校類似輔助教學的軟件設備還差很多。“海原縣中心小學已經用上了多媒體教學設備,這里與我15年前上小學的學校條件差不多。”李青梅老師說,老師傳道授業的唯一演示陣地就是黑板,因為使用時間長黑板已經開裂,用粉筆在上面寫起字來不那么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