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國學”的外國青年為啥沒利己主義?
江蘇天一智能設備有限公司
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在武漢大學老校長劉道玉召集的“《理想大學》專題研討會”上語驚四座。他說:“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
北京大學教授語驚四座,但這些天,有兩個外國青年的善行義舉,又觸動了國人的神經敏感點。一個是南京大學的美國留學生Jason,在南京一麥當勞店買了兩包薯條,分給街頭乞討的老婦人一包,與她并坐而食。另一個是在廣東東莞經商的巴西青年Mozer,在馬路上眼見一名女子被扒手劃包,他出手阻止,遭盜竊團伙群毆得頭破血流,現場圍觀者眾,卻未有人出手幫他。
不知道從這兩個外國青年的說法中,我們又能感悟什么?
美國留學生Jason說:“生活中的每個人都需要我們去尊重,坐下來陪老人聊聊天,可以讓她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人是在乎她的。”他在博客中寫道:“從來沒想到這么平凡的一件事會引起像這幾天的反應。”
巴西青年商人Mozer在病房里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并不是一個特別高尚的人,可我碰到這種事情一定會去阻止,因為我也是有家庭的人,我也有一個需要被保護的妹妹。我的妹妹才19歲,如果她遇到了這樣的困難,我也希望有人幫助她。那么,在此之前,我應該先幫別人。”廣東省與東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獎給他5萬元,他說:“我做這些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內心的愛。”有企業家要捐給他10萬元人民幣,他卻要把這筆款轉給他助養的汶川地震孤兒及相關公益機構。
這兩個外國青年可能不懂什么“國學”,根本讀不懂“四書五經”,但他們的“信仰”卻與孔孟之道有十分契合之處。他們的愛基于“惻隱之心”,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信條的完美踐行。請注意,Mozer提到他才19歲的妹妹“也需要被保護”,他的妹妹并未隨他來中國,而是在巴西;乍聽起來,他的話是功利的,但其實是一種愛的信仰,是人類社會互助的信念。
在當今,不論是“主觀為自己(賺錢謀生),客觀為社會(提供商品與服務)”,還是搞慈善與公益的“助人為樂”,總而言之,都是承認了“合理的利己主義”——“利己”不再是污名,“利己主義”不再是罪名。但我們的教育宗旨是什么,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