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數持續下降背后的思考
江蘇天一智能設備有限公司
高考落幕,圍觀散去。但由此引發的話題和思考并未結束。
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高考報名人數達915萬,比上年減少18萬。教育專家認為,高考人數連續4年出現大幅下降,一方面是適齡人口和高中畢業生減少,另一方面是越來越多的高中生畢業后選擇國外高校。
天津市華澤高級中學校長牟世文認為,高考人數持續下降主要是由于出生率下降、提前自主招生和職業學校春季高考分流等原因造成的。以天津為例,每年的“初升高”人數都在減少,3年后高考的人數自然減少。
統計顯示,與高考人數連續4年下降相對,中國出國留學人數連續4年保持20%以上增長,其中近一半人赴海外攻讀本科。
“一降一升兩個數據突出反映出學生、家長的態度和取向。”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張紅霞教授認為,目前,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存在脫節,一方面一些高校在培養方案、學科設置、師資配備等方面滯后,另一方面由于過于注重就業導向,一些高校在培養創新人才和跨學科人才方面“口號多,實績少”。
不少家長認為“內地大學差”。過去10年間,內地大學的聲譽隨擴招大幅下降,每年發生在高校中的教育腐敗和學術腐敗,一次次損傷高校的公信力,一些家長認為還是把孩子送出國留學會學到真東西。
北京、江蘇、湖北等地一些重點高,不參加高考就出國留學的高中生越來越多。以南京外國語學校為例,全校每年400多名高三畢業生中,一半以上參加“洋高考”并被國外大學錄取。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學者儲朝暉認為,我們不能阻止優秀學生去上國外高校,但必須提升中國大學的品質和質量。事實上,受到生源下降挑戰最嚴峻的是三本院校和高職院校,這類院校一定要注重特色發展,一些無生源、低水平的應停辦。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范先佐教授經過調查發現,由于就業形勢嚴峻、教育成本增加,農村、偏遠地區初中階段的輟學率有所抬頭,會出現“初一3個班,初三1個班”的現象。政府和相關部門應采取更有力措施,確保貧困家庭、偏遠地區的孩子不因貧失學。
人口年齡段的不斷變化導致,中國現在正進入老齡化社會,90后人員的減少導致了學生的減少,“洋學生”增加,貪官污吏的家屬、官二代、富二代的外移等等因素構成了高考人數下降的原因。
中國的教育須從高考人數持續下降背后,適時調速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