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家庭教育的正確牌
2012-07-04

 

家庭教育七張牌

 正確

部分家長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確,有不聞不問的,有過度關懷的。不正確的家庭教育十分有害,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

我看到不少隔代教育出問題的家庭,非常令人痛心。父母為了工作,或者貪圖享受,將孩子扔給上人。偏偏上人又非常地疼愛孩子,溺愛孩子。于是作威作福的小皇帝、小公主出現了。再后來的情況,就不好說了。

 

嚴是愛、松是害

2011年12月2日,揚州儀征的大儀鎮周廣金老人(2011年64歲,屬鼠)和我談起一樁嚴是愛、松是害的真實事情。

瓦匠周廣金,一九八幾年曾在蘇北盱眙為一戶人家砌房。房主老家是揚州市邗江黃玨人,在盱眙66車隊工作,家境很好。砌房時房主一家處于憂傷中,原因是他們30多歲的兒子犯了罪被叛處死刑。公開槍決的當天,會場人山人海。他的兒子要求最后與媽媽見一次面,公安機關同意了他的請求。見到媽媽后,他請求媽媽喝最后一次奶,媽媽答應了。但他卻咬掉了媽媽的奶頭,他說:如是不是媽媽的溺愛,他不會有今天的死。

 

這位瓦匠師傅親眼目睹現場發生的一切,他一生都不能忘懷。他常常勸導他的兒子、兒媳千萬不能溺愛孩子。

 

學習偉人痛遭暴打

我大堂哥己有五十歲了,但學生年代發生的一件事至今不能釋懷。他小學二年級時,老師在課上講:“毛澤東主席,學生時代為訓練自己的讀書定力,主動到湖南長沙的城門洞里,車水馬龍干擾大的地方學習。”同學們聽了這則故事后,個個心潮澎湃。次日,堂哥約了幾位莊上同學,一齊步行到幾公里遠的揚州汽車站讀書,直到很晚才回到家。

幾位家長看不到孩子,急透了。孩子回到家了,那容分說,再說說了也無用,個個一頓打,大堂哥他享受的是一頓暴打。

 

可以靠在柱子上,但不要靠別人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經常對親人、朋友等周圍人說:“可以靠在柱子上,但不要靠別人。”

    我認識一個人,他卻不是。他的小孩成績一塌糊涂,學習表現也顯得十分麻木。然而他不以為意,認為小孩子素質高低無所謂。他哪里有這個量呢?他說他有“保險”,家里有硬綁綁的后臺。

這個世界變化很快:五年一小變,十年一大變。我不知道,這個硬綁綁的后臺是不是顆長青樹?

 

一門率先突破,門門跟著進步

    我上初二,期中考試數學我得了19分。因畏懼嚴父,便認真學習數學。哪知數學一門趕了上來,樹立了學習信心,帶動了其它學科向前進。

    小孩三四年級時,我依照“一門率先突破,門門跟著進步”的思想,抓孩子學習。

    恢復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胡適的母親

    文化名人胡適4歲時父親病故,母親獨自一人擔當起對他的家庭教育。胡適在回憶錄里記下了這樣一幕:“ 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從不知她醒來坐了多久。她看我清醒了,才對我說,昨天我做錯了什么事,說錯了什么話,要我認錯,要我用功讀書。”

    胡適從4歲到13歲,在老家鄉下,正是有母親的嚴格行為訓練下,他做人和做學問這兩方面都打下了堅實基礎。

 

信力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之為道”。

有悟性的人聽說“道”后深信不疑,而且勤勤懇懇、堅持不懈地習練。

次一等的人聽說“道”后半信半疑,時而放在心上,時而淡卻忘記。

還有一種人聽說“道”后,不僅完全否定,而且還鄙視、譏笑。

社會中有不少人將孝道斥之為封建迷信,不信“孝”的力量。我常和一些人講,在“孝”方面多投入,自己永遠不吃虧。但當你做了,你就明白了書中的道理。

信力是強大的!

信者有成就!

   

鏈接——說真話

說真話:我現在很少看書,但心中常生“智慧”。

這個“智慧”不是佛教禪宗六祖慧能所講的大智慧,而是指的人間小開悟。

說真話:這小開悟得益于一個字“孝”。

孝是孫悟空,能七十二變——能變為悌,能變為忠,能變為信,能變為禮,能變為義,能變為智,能變為仁……

你信么!

 

一天三罵

    1991年,我從學校畢業,叔叔便將我安排進了一家剛剛創辦的合資企業。當時合資企業,在我們揚州還比較時髦。這家企業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占90%,上班時大家可以聽音樂,還可以跳舞。我天天開開心心地去上班,高高興興地回家。

    時間不長,父親堅決反對我去這家企業上班。一天三罵,早上未起床時罵,晚上吃飯時罵,白天在家中午吃飯時罵。

    就這樣,父親一天三罵,罵了兩個月。想不通的我得了嚴重的神經官能癥,一直到現在,我都深受其苦。

 

父母要求

家庭教育過程中,父母提醒自己,約束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孩子小學階段,我我曾作了幾條父母要求。

 

父母要求

說明

1

早上不要喊起

不讓孩子產生依賴

2

晚上不要喊睡

3

不要催促做作業

4

觀察孩子是否“快速寫完作業“

5

不要輕易給零錢

 

6

培養孩子自信心,鼓勵其對外交往

 

7

讓孩子感到成功的喜悅

善于表揚

 

寧做浪子,不做呆子

    一對父母以“寧做浪子, 不做呆子”的方法教育小孩。小孩“素質”還不錯,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自小就顯現出了過人的混世能力。

小孩踏上社會之后,長期和一幫混混廝守、瘋玩,最后差一點進了派出所。父母這才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緊急剎車,緊急管控。他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全方位地“絞殺”小孩的闖勁。

遭到四面圍堵的孩子被強行切斷了污染源,加之父母慢慢引導終于懸崖勒馬,安守本份,踏實上班。

熟悉的人都認為這個小年輕與以往相比,大相徑庭,簡直變了一個人。

這一反一復完全是父母不同家庭教育方法的結果。

古訓: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僅得乎下。取法乎下,了無可得。為人父母,應當警醒。

 

樹大自然直

    一天晚上,一父親和正在上高中的女兒為某件事情展開了“激烈辯論”,結果這位父親“論戰”失敗。氣憤不過的父親,認為女兒太幼稚,不管不行了,當場掀了女兒兩個耳光。

在場的鄰居有人直言女兒太無理,也有人批判父親太過分。

以前,這位父親一直是抱著“樹大自然直,人大自然好”的思想,認為孩子的小毛小病很正常,無須多加管教,不良習氣長大了自然會改好。

    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無情的事實給了這位父親堅決否定的答案。

 

鏈接1——孩子是顆小樹苗

  1、拔苗助長:等不及自然長大就人為地拔高,比方說有些父母不科學地早教。

2、不聞不問:放任自流,任其發展。除了孩子的天性好,家庭氛圍好,社會環境好,特別是家人榜樣做得好外,一般情形容易出問題。

   3、小心呵護:修枝、打杈、培土、施肥、澆水——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鏈接2——桑樹條子從小扌月

民國時期,揚州高郵鄉下有一對夫妻,家境不錯。中年得子后,雙雙寵愛小兒。據說孩子吃包子只吃餡,面皮隨手一扔從來不吃。

孩子長大了越發不像話,后來管不住了。再后來孩子離家出走了,沒有了音訊。

老倆口找孩子,找啊找,一直找到孩子的母親凄涼地去世,兒子都沒有找到。

兒子的下落在哪里,對孤身一人的老父來說仍然是個謎?老父反復思量后最終決定一人乞討,到處尋找他離散多年的兒子。

    四處流浪,飄泊在外的兒子后來被一好心的大戶人家收養,幾年后,大戶人家又把女兒嫁了給他,以繼承家業。

    一天,老父要飯要到了這大戶人家。兒子認出了老父,便留下了老父,讓他管理院外的大片桑園。白天只做一件事,將小桑樹扌月 直,讓桑樹直溜挺拔地長——樹不修,長不直。

    兒子恨父不教,怨母不管。雖舍不得孤苦的老父,但始終狠不下心來父子相認。兩三年后在妻子多次思想工作下,才重新認父。

注:桑樹條子從小扌月(揚州方言“握”音),意思是小桑樹枝干、枝條聽人擺布,造型由人——既可扌月 直,也可扌月     曲。桑樹長大后,枝條沒有柔韌性,就不可以任意扌月。了。喻指教育孩子應宜早,遲了難有效果。

 

發火——高喉嚨大嗓子

父親脾氣大,在外面事情碰到障礙了,方法一般是和人家發火,高喉嚨大嗓子一頓喝斥。

這種場面我看到好幾回,自小我就這么認為,大吵大鬧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成年后,我用了幾趟,每回都能把事辦成。有了幾次成功的經驗,我真的這么認為,父親這個方法太好了——父親畢竟是闖蕩江湖,跑遍大半個中國,見過大世面的人。

    學了弟子規之后,才知道:凡是人,皆須愛。高喉嚨大嗓子地發火,“口法”低劣,千萬不能用。我和孩子講:寧可事辦不成,也要始終與人家客客氣氣。

 

師傅要你打手巾把子,你堅決不去!

    “師傅要你打手巾把子,你堅決不去!”

    “曉得了:師傅要我打毛巾,我堅決不去!這話你們說了N遍了。”孩子笑咪咪地應答著貧嘴的父親。

     金屬熱處理中淬火是關鍵工序,什么樣的溫度將加工件送入爐中淬火,淬多長時間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過去,一些保守的師傅此時會借故支開徒弟,比方要徒弟出去打個手巾把子。而在當徒弟出去分把鐘再回來后,淬火結束,沒有什么好看的了。

    教育孩子當從培養孩子的恭敬心開始——做人徒弟,理應尊敬師傅。“投機取巧”縱然可以贏得一時,但卻可能輸掉一生。

 

后悔對子女教育不當

比利時一家雜志社對本國60歲以上的才給進行了抽樣調查,總結了老人最后悔的事:

——75%的人后悔年輕時努力不夠

——70%的人后悔在年輕時選錯了職業

——62%的人后悔對子女教育不當

——57%的人后悔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侶

——59%的人后悔鍛煉身體不足,沒有善待自己的身體

——11%的人后悔沒有賺到更多的錢

 

腳盆扔得遠遠的

    印度釋迦牟尼佛的兒子,叫羅羅。童年不懂事,有一段時間三番五次說謊,戲弄一些從遠道而來的求道者。一天,釋迦牟尼當面好好地將兒子教訓了一番,并將房間里的腳盆扔得遠遠的。這可嚇壞了調皮的羅羅,以后羅羅再也不敢和求道者說謊開玩笑了。

 

鏈接——弟子規:心中的一把戒尺

我個人認為,家庭教育應以鼓勵為主,但也不是沒有批評,沒有懲戒。一味說好話,只能適得其反。偶爾,孩子出現狀況,我也會發火。但我的“發火”,表演成分的居多。我不是真發火,而是裝作發火的樣子。

鼓勵、懲戒可以確定適合自家孩子的比例,我的方法為九比一。各個家庭情況不同,八比二,七比三,根據各家情況而定。“棒打出孝子,嬌養出慣兒”也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感謝弟子規!在當弟子規教育深深地扎根于孩子的心中之后,在當弟子規成了孩子心中的一把戒尺之后,我就再也不和孩子發過一次火——不需要了。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