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根本教育是行孝道,素質教育的關鍵、根本讓孩子愛父母。這個根本抓住了,事半功倍。這個根本抓不住,不能算成功。
這方面的思想詳見本章第三節《根本教育》。在這篇文章中我從五行、圣言、字源、科學四個角度來證明愛父母的孩子愛學習,又從過程、結果、效率、風險、方法、目標等六方面闡述了“百善孝為先”的思想。
看弟子規碟片
小孩從上初中開始住校,周末回來后,我都安排一兩次觀看碟片。幾年實踐證明,觀看以弟子規為主的道德碟片,至少可以起到四個方面的作用:
一、長養了恭敬心
2012年5月5日,學校家長開放日,幾位老師都講,你家的孩子有禮貌,很謙虛。老師這番話是我想要的,說實話,至于考多少分,我不太關心。
二、學習有了定力
古人云:人定勝天。一個人要是心定下來,還有什么辦不成的事情。學生要是能坐得住冷板凳,老師、家長還要那么著急嗎?
三、減輕了思想負擔
如何減輕孩子思想顧慮?如何減輕孩子緊張的考試壓力?如果孩子不能從“小我”中解脫出來,患得患失是免不了的。
一、增長了知識見識
課本課程中的知識要學,課本課程外的知識也要學。在家長開放日,我和部分家長進行了交流,有些孩子周末做完作業便“沉浸”在電腦網絡中,傷透了家長的心。其實,大千世界,何止學校里幾本書呢?
玩物喪志
我小時候,喜歡下象棋,常常一人獨個兒下。父親怕我玩物喪志,擔心我的學習,禁止我下。然而我哪聽得下去呢?晚上防止被發現,我就頭蒙在被子里拿著手電筒下。
上高一時,我一路拚殺得了全校象棋亞軍,學校獎了一本棋書。酷愛下棋的我第一次擁有棋書,這更讓我誤入“棋”途了。當別人早讀時,我在看棋書;當別人專心上課時,我在看棋書。我浸泡在棋書的世界中,沉浸在弈棋的樂趣中——高一我就是這樣混過來的。有得必有失,學習成績糟糕得提不上嘴。
求學時代,我沒有科學地處理好學習和愛好之間的關系,擺正雙方的位置,盡管父親長期管制,然而我還是沒有逃脫玩物喪志,抱憾終生的命運。
如果小時,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心里裝著父母,愛父母的話,我就不至于固執任性,在“非正確道路”上走得太遠。我不是個孝順的孩子,我問心有愧,如果我從小接受了孝道教育那該多好啊!
家庭教育七張牌
家庭教育七張牌:榜樣、全面、完整、正確、重視、系統、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