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家首次實施定向錄取計劃
2012年07月11日
今年國家首次實施定向錄取計劃,高招錄取機會向寒門學子傾斜
貧困地區學生“一本”率預計增10%
今年4月,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社部、國務院扶貧辦等5部門聯合發出《關于實施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的通知》,提出“十二五”期間,每年在全國招生計劃中專門安排1萬名左右專項計劃,面向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生源,實行定向招生。2012年,各地首次實施這一計劃。其落實情況如何?在貧困地區的考生中間有何影響?如何防止考生資格造假?帶著大家關心的問題,記者對一些地區進行了采訪。
貧困地區學生踴躍報名
在位于四川省巴中老區的長赤中學,剛報完名的高三學生代成告訴記者,他的高考成績是599分,報考了北京郵電大學的貧困地區定向招生計劃。“老師之前給我們作了詳細的講解,這個計劃在同學們當中很受歡迎。”
“我們學校是一所農村中學,最好的時候考上一本的不過30多人。”長赤中學副校長楊小松說,“今年,有了國家的好政策,巴中市三縣一區均在連片特困縣之列,分配的定向招生名額多達224個,居全省首位。粗略統計,我校就有60多個符合資格的學生報名。”
據四川省教育考試院負責人介紹,2012年,四川省計劃在60個集中連片特困縣,定向招收本科生600名、專科生100名;名額將分配到市州一級。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本專科招生處處長楊松告訴記者,今年實施的面向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生源共涉及21個省區,計劃招生1.21萬名,其中本科1萬名,高職2100名。安徽、湖北、湖南、四川、云南、陜西等省專項計劃超過500名,河南、貴州、甘肅三省專項計劃超千名。
會同公安部門從嚴審查
記者注意到,在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以及一些招生論壇上,貧困地區定向招生成了大家關注的話題。其中,詢問最多的是報考資格問題。
今年4月,教育部等5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實施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的通知》中明確規定,考生應“具有貧困地區戶籍和當地高中三年學籍、符合當年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報名條件”。
“目前,省招生考試院正在對各縣報上來的學生資料進行復審。”貴州省招生考試院羅處長對記者說,“有些學生雖然戶籍在貧困縣,但是高中階段在貴陽等非貧困地區就讀的,同樣不能報考。”
為了避免資格造假,各省都要求教育部門會同公安部門一起,對學生的戶籍、學籍等報名條件進行現場審查。江西、湖南、四川等地的教育考試院網站,都對通過資格審查的考生姓名、學校等信息進行了公示。
近300所高校參加招生
據教育部學生司提供的數據,今年共有297所高校承擔專項計劃招生任務,以本科一批院校為主。72所中央部門高校編制本科計劃3000名,其中56所教育部直屬高校編制2420名。東部10省的70所省屬高校編制本科計劃3500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所在21省區的81所省屬高校編制面向本省招生本科計劃3500名。74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編制面向本省招生的高職計劃2100名。
清華大學招生辦副主任尹佳告訴記者,今年清華大學的招生計劃是30人,名額投放到省,覆蓋21個省。學校按照各省實際情況,將其劃分為生源大省和生源小省,對9個生源大省,投放文、理科計劃各1個,對12個生源小省投放理科計劃1個。
“在招生專業上,我們側重考慮地區需求,比如我們在貴州、云南兩個地區投放了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人才。”尹佳說。
不低于院校所在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是大多數院校的基本要求。而一些省屬院校則表示,在缺額的情況下考慮降分錄取。今年向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投入350個招生計劃的貴州大學明確提出,若生源不足,可以根據缺額和生源情況,在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下降20分。若貧困地區中的縣(市、區、特區)沒有考生被專項計劃本科院校錄取的,可在報考貴州大學農林類專項計劃的該縣(市、區、特區)生源中,再降30分,從高分到低分投檔,錄取1至2名考生。
據悉,2012年貧困地區考生有130多萬人,實施專項計劃后,貧困地區考生上一本的人數預計增加約10%。其一本錄取率與中西部平均錄取率差距,由2011年相差1.4個百分點,減少至相差0.7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