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2年6月,由北京市中安救援隊開展的“平安中國 平安校園”項目獲得了北京市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項目的支持,在北京市石景山區內的多所大、中、小學開展校園公共安全教育活動,幫助學校建立健全災害和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提高廣大師生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本項目的開展得到了區政府、民政局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目前已經有石景山區內10所小學及3所中學和1所大學接受了中安救援隊校園安全基礎知識培訓。
通過在校園開展安全知識的普及,接受培訓的中小學的每個孩子,基本都具備了在遇到公共場所內發生人多踩踏、火災來臨時逃生、自救的安全技能,在大學校園,接受培訓后的學生,在災難和意外發生時,不僅掌握了自救的安全技能,還學會了自己安全后如何再去救別人的知識。項目開展的安全知識教育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們的愛心和潛在能力,培養孩子們的團隊精神。項目活動開展學校的老師及領導,都對此項目給予了高度評價,也希望我們能將公共安全教育在更多的校園進行下去,擴大北京市在校師生的應急安全知識面,在學校發生意外災害時,能創造“零死亡”的生命奇跡。
在項目開展的過程中我們深深地感到校園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珍視、尊重和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應該是青少年在人生中的第一課,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我們應該有意識地普及滲透突發和不可抗性事件的安全知識,學生在有了這樣的常識后才能有效地保護他人和自己的生命。學校是安全之重,針對學校的安全教育和保障,教育部和公安部等主管機關先后出臺了《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高等學校消防安全管理規定》,《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等政策和文件,促進學校規范和加強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培養中小學生的公共安全意識,提高校園應對災難和突發安全事件的能力是政府工作和學校教育的重點。 然而,頻頻在學校發生的學生踩踏等安全事故卻凸顯了學校安全管理的疏漏和學生安全意識的淡泊。因此,我們應該讓以珍重生命為主題內容的安全教育走進更多的校園,增強應急避險意識,提高在校師生的防范與逃生技能,注重自然災害、人為災害的預防,理論與實踐并重,有系統、有計劃的定期舉辦防災減災訓練,這種校園安全教育已迫在眉睫。
課程設置:
類別
|
課程
|
方式
|
地點
|
學
生
避
險
自
救
知
|
消防常知識安全技能
|
多媒體教學
|
校內
|
地震危害及避險自救
|
多媒體教學
|
||
家庭或學校突發疾病的救治
|
多媒體教學
|
||
學生交通安全常識
|
多媒體教學
|
||
|
多媒體教學
|
課程設定可以根據培訓的內容不同分為基地培訓、外派教官培訓。派往式日常培訓一周可達2-3次,派往式現場拉練演練一月3次,基地現場演練培訓一月2次。
1、此課程設定標準:每課時為45分鐘;
2、以上練習全部在室內完成,按基準人數50-100人設定課時(學校其他人員通過閉路電視進行學習),實際授課;
3、課程內容可根據不同學校需求作相應增減和調整;
現
場
演
練
|
消防安全技能
(疏散演練及滅火演習)
|
室外模擬場地或學?,F場
|
危難時的自救、求救
|
應急自救
|
多媒體 室外
|
1、此課程設定標準:根據學校情況不同單獨設定;
2、以上全部實操練習全部在室外完成,以年級為單位設定課時,實際授課 ;
3、課程內容可根據不同學校需求作相應增減和調整;
(三).培訓基地演練
1、全部實操練習在中安培訓基地完成,按基準人數50人設定課時,實際授課 ;
2、課程內容根據與學校前期溝通確定培訓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