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校科學發展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全面部署。全市教育系統要結合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茖W發展,推進臨安教育現代化。
二要加強行為文化建設。校園行為文化是師生文明素質的表現,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最終體現,表現在學生的文明行為、教師的教育行為、學校的管理行為以及學校人際關系等方面。校園行為文化既是學校文明程度的體現,也是學校教育、管理水平的體現。學校要認真落實《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積極開展“文明修身”工程,在學生中開展修道德之身、修心靈之身、修健康之身、修溢美之身、修創新之身,引導學生開展基礎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體育美育活動和科技創新活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要重視師德建設,切實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教育。繼續推進“師范品質、一流業績”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倡導教師立德、立行、立言,“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凸現職業先進性,進一步倡導“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對臨安未來負責,對臨安學子負責”的臨安教育核心價值觀。學校要依法治校,通過民主管理,調動每一位教職工的積極性,及時地排除和避免教職工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形成一個團結、和諧、統一的集體。
三要加強制度文化建設。校園制度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包括學校的傳統、儀式和規章制度,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才能規范師生行為,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既是廣大師生的行為準則,又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和表現形式。學校要建立健全科學的管理制度,使學校各項工作有章可循,體現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學校重大事項的決策和實施,要按章辦事、不徇私情,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促進廣大師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各校要進一步加強常規管理制度建設,形成從宏觀到微觀,既有原則性,又有可操作性,各具特色和特點的學校管理制度體系。
四要加強精神文化建設。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的靈魂,主要包括校園歷史傳統和被全體師生員工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是一個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園文化建設不是孤立的建設活動,而應把它定位為各類創建活動的集合,與各級規范化學校、各類示范學校、各級文明學校、平安學校、綠色學校、書香校園等的創建工作結合起來,把它作為提高學校管理層次,體現學校辦學特色,推動學校不斷向更高層次邁進的有效載體。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核心是校風、教風和學風,要把它們作為學校精神文化建設的關鍵。要重視發揮師生的主體作用,采取有力措施,調動廣大師生全員、全程、全方位自主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讓師生在主動參與中得到鍛煉,提升知識品位、文化修養及價值觀念,實現師生和學校共同發展,共同提高,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