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贊皇縣黃北坪鄉石嘴頭村的村口,一個90后的女孩兒背著一個雙肩包踏上了這片土地。她環顧著四周的環境,微笑著,然后緩緩的閉上了眼睛,深深的呼吸了一口這里的空氣。對她來說,這是多么熟悉的味道。相對于大城市的燈紅酒綠,她更眷戀這片土地。
陳玉霞就這樣走進了村子里的這所可口可樂希望小學,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學校的孩子們對于她還很陌生,她一走進學校的大門,在操場上打鬧的孩子們就開始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紛紛在議論著這個陌生人是誰。
第一次備課的時候,陳玉霞無比緊張,只好靠不停的喝水來緩解緊張的情緒。而走在去自己要帶的班級的路上的時候,陳玉霞更是緊張的一路走走停停,終于到達了五年級的教室門口,她看著教室里喧鬧的孩子們,猶豫著不敢進門,又是深呼吸,又是不停的攥緊手中的課本,手也不自覺的扯了扯了衣角。不過,第一步始終是要踏出去的,陳玉霞走上了講臺,就這樣開始了她的教師生涯。她磕磕巴巴的給孩子們做了自我介紹,下面的孩子趁她轉身在黑板上寫下自己名字的時候,交頭接耳,偷偷打鬧。孩子們看這個新來的漂亮老師年齡小,好欺負,于是將調皮搗蛋的天性發揮的是淋漓盡致。顯然,陳玉霞這第一堂課上得并不輕松,可是陳玉霞相信這些孩子們都是善良的,只要她努力,總有一天能贏得孩子們的心。
由于學校師資匱乏,陳玉霞一個人要承擔語文品德科學三門學科的教學工作,又是五年級班的班主任,下了課她還得備課、批改作業。學校是個寄宿學校,孩子們吃住都在這里,因此,陳玉霞還得照顧好孩子們的生活起居,每天很早就得起床,中午照顧孩子們排隊領飯吃飯,晚上孩子們都在宿舍里睡下以后,還得打著手電筒去查房,陳玉霞的工作內容實在有些繁重而瑣碎。
就這樣,不知不覺間,幾個月時間過去了,陳玉霞漸漸地開始習慣了這種忙碌的生活,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孩子們純真的笑臉總能觸動陳玉霞心底最柔軟的那根弦,讓她覺得莫名的滿足,忘卻了所有的辛苦,這成了陳玉霞堅守下去的最大動力。為了能多看到孩子們那種純真的笑臉,陳玉霞甚至自掏腰包經常在村里的小賣部給孩子們買好多喜歡吃的零食,當孩子們一擁而上爭搶著零食的時候,眼神中透露著希望和向往的光彩,讓陳玉霞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有一次,陳玉霞正在給孩子們上課的時候,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斷了,原來是班上一個孩子感冒發燒了,家長帶著來請假,陳玉霞趕緊讓孩子回家休息。孩子走了以后,陳玉霞課上的也不安心了,一直惦念著孩子的身體。一下課,她就帶了些藥和一箱牛奶走了好遠的山路來到孩子的家。一進門,陳玉霞就關切的詢問孩子的病怎么樣了,細致的叮囑孩子要按時吃她帶來的藥,怎么吃都寫在藥盒子上了,還讓孩子一定要注意多喝水,多休息,早點好起來回到學校好給他補課,孩子的奶奶在一旁聽得都有些感動。
由于工作辛勞,陳玉霞早早的患上了職業病——咽喉炎,每次下課在辦公室里批改作業的時候,陳玉霞都會不停的咳嗽,媽媽每一次打電話都會擔心她的身體。有一個叫翟少飛的孩子下課玩兒的時候恰巧經過陳玉霞的辦公室,就聽到了老師一直在咳嗽,于是他趁著老師離開辦公室去上廁所的空檔,趕緊偷偷溜進了辦公室,把一個蘋果放在了陳玉霞的辦公桌上,陳玉霞回來之后看到辦公桌上的蘋果,心里無比的欣慰和感動。
陳玉霞為了照顧孩子們吃午飯總是來不及給自己做些吃的,有一天中午,她照往常一樣照顧完孩子們吃飯,自己只拿著一碗綠豆湯來到籃球架下坐著喝,正圍坐在旗桿下面吃飯的孩子們發現了,紛紛將自己的包子分給了陳玉霞,看著滿滿的一盆包子,陳玉霞也是感動得說不出話來,孩子們的懂事貼心讓陳玉霞覺得孩子們的淳樸實在是太可愛了。
陳玉霞的家人其實也不是沒有抱怨過陳玉霞為什么要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可是陳玉霞覺得有機會能回到這里是一種幸福,她一點兒都不后悔,她的堅持最終也感動了家人,他們也只得尊重陳玉霞的選擇。
其實,陳玉霞毅然決然的選擇回到這里是有她小小的“私心”的,因為她曾經就是這所希望小學的學生,在這里度過了歡樂的童年。她回到這里也是希望將她感受到的溫暖給傳承下去,傳遞給更多的孩子。
就這樣,一年半的時間過去了,陳玉霞成長了,她將希望種在了孩子們的心里,她對孩子們滿懷期待。她希望未來還一直扎根在這里,陪伴著這幫孩子們,看他們走出大山,活得更精彩,成就他們的種種愿望。她還希望更多的人能愛上這片土地,愛上這幫孩子們,成為他們的園丁。
20年時間,1.66億資助,121所希望小學,15完名貧困學子,一組簡單的數字,勾勒出可口可樂20年的慈善足跡。然而,簡單的背后卻不平凡,15萬名貧困學生因為一個愛的堅守,得以繼續學業,完成夢想。而孩子們長大后,也在把這種愛的力量,持續的傳遞下去。
更多公益故事,敬請關注每周日11:47播出的《善·行天下》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