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令濟南市社會救助站人員憂慮的是,站里收留的流浪孩子比往年多了,而且,盡管站里費力氣聯系到了孩子們的家,多數孩子的父母卻不希望孩子回家,部分孩子的父母甚至公開表示不讓孩子回家。
10歲男孩汪杰(化名)是河北省清河縣王官莊鄉人,因遭爸爸毆打而頻繁離家出走。12月14日晚,山東大學兩名學生在街頭發現了小汪杰,把他送到救助站。救助站很快與他爸爸聯系上。然而,一聽說要他來接孩子,汪杰的爸爸很不情愿,后雖然勉強答應了,卻至今不露面。另有一位黑龍江省雞西籍叫宋林(化名)的13歲男孩,救助站人員與他爸爸通電話,對方明確說:“沒這個孩子!我們不要了?!边€說:“光跑,光跑,性子改不了?!本戎救藛T耐心地說:“孩子為什么光跑?也要找找家庭的原因……”話沒說完,對方竟扣了電話。
查閱救助站的登記表可看出,一個月以來,該站已救助16歲以下未成年人30余名,最小的單身流浪兒僅7歲。其中一半孩子的家長明確表明了不希望孩子回家、任其流浪的態度。
12月21日,在救助站,記者見到了小汪杰和小宋林。同屋的小伙伴告訴記者,小汪杰的胳膊被爸爸用鐵锨打折,里面至今固定著鋼板,晚上睡覺時常疼痛,讓小伙伴幫他揉。記者擼開小汪杰的衣袖,見右胳膊果然傷成畸形,露有20多道針眼。而另一位叫張松(化名)的12歲泰安籍男孩,因扒運煤火車流浪,凍壞了一只腳。救助站人員正給他治療。他走路暫用一只腳跳著走。他的爸爸也明確在電話中說,不準備來接孩子,隨便孩子再往哪兒跑。
在記者與孩子們交談時,一個鄆城籍流浪兒的爸爸來接他兒子了。小汪杰等幾個孩子羨慕地瞧著這名小伙伴離去。
救助站業務科長姜明認為,從嚴格的法律角度講,拒絕孩子回家算是“遺棄”行為,是一種犯罪行為。孩子跑了,找不到是一碼事;幫你找到孩子,你拒絕孩子回家是另一碼事。
對于這些沒人來接的孩子,救助站的辦法是送他們回家。站上近來一直在陸續地送孩子。但同時,救助站有關人員也擔憂,回到家挨打挨罵,孩子恐怕免不了再度離家出走。若想讓孩子徹底結束流浪生活,最關鍵的還是靠家庭靠父母,靠家庭及父母的溫暖把孩子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