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群弟”趙紅亮來看孩子時總會帶些糖果點心給孩子
和伙伴一起唱歌是黨四妹最快樂的時候
這是一個特殊的“角落”,27名孤兒與21個老人相依為命。在海南的氣溫即將降到今年最低的時候,記者走進了這個“角落”......
離校大學生“向群弟”的牽掛
“再過一個月,我就要離開海南了,在這別離之時,最讓我牽掛和割舍不下的是他們……”,信紙上這段獨白之后,是一串孩子的名字。他們姓“黨”,是一群被遺棄的孩子,被民政部門寄養在儋州市那大鎮敬老院里。
12月初,一封來信和一張光盤送到了本報新聞中心,落款是再熟悉不過的名字“向群弟”,他是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大四學生趙紅亮。他在信里說四年來一直在關注著這些可憐的孩子,如今他畢業之際,想最后為孩子們做點什么,所以希望通過本報向社會呼吁關注。
18日上午,記者與趙紅亮趕赴儋州。
趙紅亮告訴記者,他到任何一個城市都會去三個地方看看。一個是孤兒院、一個勞改農場,還有一個就是烈士陵園。這些地方都能讓人明白許多生活的道理。2002年11月,剛剛步入大學校園的趙紅亮來到了敬老院,他被眼前所看到的情形深深地震懾了。
“有些孩子用的是涼水沖涼,吃的也不好?!壁w紅亮說到這些的時候顯得十分感傷。
從那以后,他經常來敬老院看望這些孩子們。2003年5月份,他在學校里組織了一個愛心藝術團,幾乎每隔一個多月時間,藝術團的學生們就會抬著音響到敬老院給老人孩子表演。
三年多,趙紅亮一直關注著這些孩子,對他們的情況了如指掌?!包h國今,今年農歷八月十五被親人丟到路邊;黨國英在這里寄養了8年,好不容易才上了學……”趙紅亮說,這幾天他一直在??谵D,他找了民政部門,他希望孩子們的生活以后能更好一些,希望健康的孩子能得到領養。
敬老院里寄養了27個孩子
18日,記者走進了位于儋州市城郊的那大敬老院。經過連續兩天的陰冷之后,老人院的大院子里出現難得一見的暖陽。幾個孩子在大樹底下玩耍。
老院長符加招告訴記者,這家敬老院1987年的時候已經建立,目前有21個老人。這里一共寄養了27個孩子,大多數是女孩,其中身體各方面都健康的有10個左右。這27個孩子分別由3個保姆照料。敬老院沒有醫生,所以不管是老人孩子生病都要到衛生院去看。
2歲黨月妹被燙傷后的無措
中午,保姆陳翠英幾人忙著燒了開水,把各自的大盆子放在廊道,準備給分管的孩子洗澡。2歲的黨月妹顯得有些興奮,滿是灰土的小手小腳舞著。而一場意外就在這個快樂的前奏后發生了。
保姆吳帶坤把滾燙的開水倒進了大盆,還沒來得及兌進涼水,一旁的黨月妹便把手伸進了盆中,頓時發出了尖銳的哭聲。就那一剎那,小小的右手臂褪了一層皮。院子里的一位老人慌張趕來,先用萬金油給孩子抹上,可是黨月妹的哭聲更大了。
見此情形,老人盧鼎立又拿出牙膏往孩子的手臂上抹,沒過多久,黨月妹傷口滲出的液體把牙膏給濕落了。院子里的保姆和老人不知所措起來,黨月妹更是哭得上氣不接下氣。于是老人開始用起了各種各樣的偏方。
記者看到他最先使用蘆薈,后來又將楊桃剁碎了敷在傷口上,如此一來還是不濟。黨月妹哭鬧了一個多小時才安靜下來。
折騰了幾個小時后,孩子受傷的手已經從赤紅漸漸變得發黑了。直到19日,保姆才把她帶到衛生院看醫生。
老人與孩子們心酸的“分飯”
中午3點多種,敬老院內一位老人抱著一盆飯在花壇邊吃,由于腿腳不太靈便,他一直坐在大樹下的花壇上。這時一旁玩耍的孩子們全都靠了過來,穿紅大衣的孩子立刻蹭在老頭身邊“套近乎”,老人從自己的碗里舀了一小勺喂到孩子的嘴里。這時,圍過來的三四個孩子都伸出了小手,眼睛一直盯著飯盆。老人便拿出勺子,在每個孩子手心里盛了一小口。幾乎是眨眼的功夫,孩子們一口就吞完了自己手里的飯,但是他們還是不想離開,一直在老人身邊轉悠,這時老人再也沒有給飯,因為他碗里的飯也不多了。
而在采訪中,一名保姆告訴記者,孩子們已經吃過了午飯。
孩子們的衣服是輪換著穿的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這群孩子中有七八個孩子到了學齡,而上學的就只有黨國英。
19日中午,記者見到放學歸來的黨國英,這里的保姆告訴記者,黨國英今年8歲,是這群孩子中惟一上學的孩子。黨國英在離敬老院不遠的第三小學上學,現在已經能夠單獨行動了,而記者看見無論是在上學還是回家的路上,黨國英一直低著頭默默地走著。
黨國英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只要不上學,她就會幫忙照看比她小的弟弟妹妹。
副院長告訴記者,黨國英上學是報批撥款的。而記者了解到,在這群孩子中,學齡兒童也有好幾個,但卻還未能跨進校園。副院長解釋說,是因為敬老院里保姆太少,學校太遠,不能接送孩子,會不安全。
3點多鐘,孩子們又開始洗澡了,兩個塑料盆已經擺開。“他們的衣服是輪換著穿的。”50多歲的陳翠英說。不一會的功夫,記者看見黨金妹、黨國友等四個孩子沐浴而出。他們用的是同一盆洗澡水。
即使是這樣簡陋的環境,這里還是能時常聽到孩子們的歌聲。黨四妹總能把《熊貓寶寶》這首歌唱得特別好。而只要唱《兩只老虎》的時候,應和的孩子是最多的。
孩子們何時能有屬于自己的家
昨天下午記者就此走訪了儋州市民政局。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儋州市尚無一家獨立的孤兒院,而申報建立的報告已經遞交,正等待批復。如今這批孩子是寄養在敬老院里的。
而記者在區劃股了解到,今年以來,只有一個孩子被領養,關鍵在于領養人的條件要求太高,很多申報都不能符合條件。而目前對孤兒群體的管理上也存在交叉管理的情況,同時經費問題也在困擾著他們。
何時孩子們才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他們都在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