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鋒正在整理撿來的破爛兒。
劉國鋒7歲的兒子還沒有上學。他們原本在農村有家,但為了生活來到城里撿破爛兒,在一輛架子車上搭起了臨時的家。夫妻兩人都患有重病,但付不起高額的醫藥費而只能服用幾塊錢的便宜藥維持,用撿來的木材生火做飯。城市里的好心人看他們可憐,經常給他們送些飯菜,照顧這個———
劉國鋒今年46歲,家在旬陽縣農村,因患骨質增生,他的眼睛顯得渾黃,過重的家庭負擔使他顯得比實際年齡蒼老了許多。劉國鋒的妻子患有腎炎,全身浮腫。兒子7歲,至今沒有上學。喧鬧的城市并沒有給這個家庭帶來些許喜氣,記者在安康城區安旬路口見到劉國鋒時,頭發蓬亂的他正拿著鋸子使勁地鋸著木板,此時已是下午3點了,一家三口還沒有吃飯,這些木板是用來生火做飯的。
他們臨時的家搭建在一輛架子車上,車上用篷布遮著。狹小的“車廂”就是他們生活起居的地方,被子、衣服、鍋碗、撿來的破爛兒亂七八糟堆在車里,散發出一股惡臭。離架子車只有兩三米遠的地方,有一個垃圾箱。他說,因為住在垃圾箱旁,可以撿到更多的破爛兒。
劉國鋒一臉稚氣的兒子四處張望著,一見誰扔了煙盒、飲料瓶,就撒腿跑過去撿回來。偶爾,還喝上幾口飲料瓶里剩下的飲料,解解渴。劉國鋒的妻子目光呆滯,蹲在垃圾箱旁等“生意”。
劉國鋒說,進城是偶然也是必然,妻子大腦有點問題,需要人隨時陪伴,自己患病后又不能干體力活,沒有了生活來源,生活越來越困難,只能外出流浪。一次,在給妻子看病的途中,讓他搭車的司機很同情他,給了他200元錢,還說可以幫他在安康城里做水果生意。他回家后就做了一輛架子車,為了節省在城里租房的費用,他事先在架子車上搭了車篷,一家三口就住在架子車上。去年到安康后,劉國鋒一直沒有聯系上那位好心司機,身無分文的他為了生活,于是便想起了撿破爛兒的行當,撿一天的破爛兒能賣5元錢。
談起吃飯的問題,劉國鋒臉上顯現出更多的皺紋。他說,米面都是附近的好心人送的,菜板和菜刀也是附近的商戶給的。有時,過路人可憐他們,也給些錢。做飯的時候,他們在商戶那里要一些水來煮,就著從菜市場撿來的菜葉吃。因為沒錢買蜂窩煤,他們就撿些木板,用鋸子鋸碎生火做飯。下雨的時候,沒法生爐子只好挨餓。劉國鋒說,自來安康后,自己一天從來沒有吃過三頓飯。
說著,劉國鋒順手從衣服口袋里拿出4瓶藥來,“這是治療骨質增生的,1.2元一瓶,這是給妻子治療浮腫的,2元一瓶……”記者發現,藥瓶上的說明已經被衣服磨得模糊不清,瓶口粘滿了灰塵。
劉國鋒7歲的兒子已經到了上學年齡,記者問,國家全面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后,學費全免了,教科書也免了,怎么不上學?劉國鋒說,他也希望全家人能夠得到政府和社會的幫助,讓兒子和其他人家的孩子一樣,坐進寬敞明亮的教室接受教育,但孩子到了學校還是得餓肚子,妻子也需要人照顧。為了生活,他不得不讓兒子幫著支撐這個架子車上的家。說完,他一聲長嘆。
記者離開時,劉國鋒已生起了火,架子車邊,一家三口準備吃一天中的惟一一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