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王新憲:保障殘疾少兒人人能上學(轉)
2006-03-16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王新憲提出議案,發展特殊教育——保障殘疾少兒人人能上學

  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王新憲建議,“十一五”期間應對所有殘疾人教育實行兩免一補,地方財政只需要拿出4億元就可以解決;積極發展適合殘疾人就讀的高中;建議加強對各級各類特教老師的師資培訓工作;同時要使教師安心工作,提高他們的工資福利待遇。
  近年來,殘疾兒童入學等問題引起社會關注。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王新憲指出,我國目前只有1600多所特殊學校,在校學生37萬人,和全國6000萬殘疾人這一龐大群體相比,遠遠不相適應,“特殊教育”成為教育中很突出的薄弱環節。為此,王新憲代表在十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了一個關于特殊教育的議案,記者就這個議案的有關情況采訪了王新憲代表。

  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在校生15年增長4倍多

  據教育部的統計,對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由1990年的746所發展到2004年的1560所。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的在校生數由1990年的7.2萬人發展到2004年的37.18萬人。
  記者:近些年來,我國特殊教育都取得了哪些成績?
  王新憲: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不斷加強對殘疾少年兒童受教育權的保障。憲法和殘疾人保障法都對殘疾少年兒童享有平等的義務教育權利作了原則規定,1989年國家教委等八個部委下發《關于發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見》,1994年7月國家教委下發《關于開展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的試行辦法》,同年8月國務院頒布《殘疾人教育條例》,1998年教育部下發《特殊教育學校暫行規程》,2001年教育部等九個部門下發《關于“十五”期間進一步推進特殊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意見》,這些法律、法規和文件為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殘疾兒童少年可以通過特殊教育學校、普通義務教育學校設特教班和在普通義務教育學校隨班就讀等形式接受特殊教育,為他們全面融入社會生活提供了條件。
  據教育部的統計,對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由1990年的746所發展到2004年的1560所。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的在校生數由1990年的7.2萬人發展到2004年的37.18萬人。

  平等接受教育是文明和人權重要標志

  殘疾兒童少年能否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權利,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權狀況的重要標志。
  記者:特殊教育對于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具有什么重要意義?
  王新憲:殘疾兒童少年能否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權利,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權狀況的重要標志。殘疾兒童少年受教育的程度直接決定了其未來綜合素質、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和貢獻能力,也決定了殘疾人的生存狀況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程度。

  30萬適齡殘疾少兒因各種原因未能入學

  全國還有約30多萬適齡視力、聽力語言、智力殘疾兒童少年因各種原因未能入學;目前我國30萬人以上的縣還有353個沒有特教學校。據北京市盲校反映,近十年來義務教育階段的教材已多次更新,而盲生用的教材還是十年前的。
  記者:當前我國特殊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是什么?
  王新憲:主要問題是:(一)全國還有約30多萬適齡視力、聽力語言、智力殘疾兒童少年因各種原因未能入學。(二)教育資源數量不足,且分布不均勻,中西部地區尤其缺乏。目前我國30萬人以上的縣還有353個沒有特教學校。(三)特教學校、特教班、隨班就讀教育質量亟待提高。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亟待改進,教材落后。據北京市盲校反映,近十年來義務教育階段的教材已多次更新,而盲生用的教材還是10年前的。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殘疾少年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沒有得到應有重視。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門的重視不夠,認識不足,認為殘疾少年兒童人數占適齡少年兒童人數的比例不大,他們的入學情況對全國和本地區義務教育入學率的影響不大,無礙大局。不掌握適齡殘疾少年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具體情況。在涉及殘疾學生教育的各項規劃和統計時,缺乏與普通學生相同的統計尺度,往往用總量平均來掩蓋殘疾少年兒童與普通少年兒童接受教育程度的差距,對殘疾少年兒童缺乏分類統計。教育部每年公布全國小學升初中的升學率,對殘疾學生至今沒有準確的統計數據;殘疾少年兒童義務教育的入學率,在國家統計局和教育部公布的統計年鑒中也無此數據。
  特殊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殘疾少年兒童的義務教育具有特殊性,需要一些專用的教育設備,推行個性化教育教學,生、師比例低于普通中小學,這些都決定了需要比普教投入更多的經費。同時大多數殘疾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很差,要保證他們入學接受義務教育,更加大了教育對經費投入的依賴性。而目前用于殘疾兒童義務教育的經費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在義務教育立法中缺乏特殊教育的具體立法內容。在1986年頒布的義務教育法中,對殘疾少年兒童的義務教育僅在第九條有一款原則性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為盲、聾啞和弱智的兒童、少年舉辦特殊教育學校(班)”。在2006年2月國務院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義務教育法修改稿中,對殘疾少年兒童義務教育也僅在第三章第十九條作了兩款規定,雖然該條比修改前的條款增加了內容,但仍然是比較原則的規定。

  義務教育法應增殘疾少兒特教內容

  許多從事特教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教育研究人員和殘疾人工作者都殷切希望在義務教育法的修改中能增加對特殊教育較為具體的法律規定。針對盲文教材落后和價格問題,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及時組織專家編寫更新,并免費發放盲文教材。記者:發展我國特殊教育的具體建議都有哪些?
  王新憲:(一)在義務教育法修改中增加殘疾少年兒童接受特殊教育的內容。目前,義務教育法正在修訂過程中,許多從事特教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教育研究人員和殘疾人工作者都殷切希望在義務教育法的修改中能增加對特殊教育較為具體的法律規定,應在義務教育法的總則中,增加“國家采取措施,發展特殊教育,保障視力、聽力語言、智力等殘疾少年兒童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的條款。并在義務教育法中就“特殊教育”的相關內容進行專章規定,對殘疾少年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資源配置、師資配備、教育教學管理、經費保障、政府責任等方面,都作出相應的規定。
  (二)適時修改殘疾人教育條例。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進步和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殘疾人教育條例也需要進行修訂,把其中原則性的規定細化,增加可操作性,把十幾年來殘疾人教育中的新經驗囊括進去,同時把義務教育法修改的新成果反映在殘疾人教育條例中,用來指導我國殘疾人特殊教育的實踐。希望在義務教育法修改工作完成后,國務院有關部門能夠啟動殘疾人教育條例的修改程序。
  (三)采取相應措施保障殘疾少年兒童入學。針對殘疾少年兒童入學率低,大部分家庭過于貧困的情況,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采取相應措施,切實幫助殘疾少年兒童入學。加大對特殊教育的投資力度,進一步推動特教學校的建設,加強師資培訓,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職工待遇,穩定師資隊伍;針對殘疾少年兒童切實落實“兩免一補”(免雜費和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政策;針對盲文教材落后和價格問題,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及時組織專家編寫更新,并免費發放盲文教材。
  (四)全社會對特殊教育應給予高度關注和支持。特殊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級政府及教育、殘聯、民政等有關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此同時,社會各界也應對特殊教育給予高度理解和關注,通過資金支持等多種方式,切實支持特殊教育事業發展。
  
    ■“十五”殘疾人事業重要成就

  殘疾人就業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十五”期間,殘疾人就業狀況和社會保障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和提高。一是政策保障力度進一步加大。五年間,各地人大通過修改和完善實施殘疾人保障法辦法,對促進和保護殘疾人就業政策和措施進行了充實和完善。國務院有關部門還積極開展了《就業促進法》和《殘疾人就業條例》的起草制定工作,充分考慮了殘疾人就業的實際問題,提出了保護和促進殘疾人就業的具體政策和措施。二是殘疾人職業培訓得到加強,就業規模不斷擴大。三是殘疾人就業服務體系初步形成。經過各方努力,初步形成了覆蓋城鄉的省、市(地)、縣(區)三級殘疾人就業服務網絡。四是殘疾人社會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全國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的殘疾人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630多萬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復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各方面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五”計劃綱要》及各項康復配套實施方案規定的任務,取得顯著成績。“十五”期間,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體系、服務網絡逐步完善,建立各級殘疾人康復訓練服務機構近2萬個,共有630多萬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如白內障復明工程。以組派醫療隊等形式,加大對貧困殘疾人的救助力度,在解決貧困患者手術難的問題方面取得了突破。積極推進白內障無障礙區建設,在北京、遼寧、西藏等地取得顯著成效,為探索建立白內障防治自然運行機制奠定了基礎。同時,還廣泛開展了“愛耳日”、“愛眼日”等群眾性宣傳教育活動,減少了殘疾的發生,提高了殘疾人自我康復意識。

    來源: 華夏時報/記者張潤東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