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二月八日電 (記者 孫自法)此間最新出爐的一份社會現代化研究報告選擇國際高、中度貧困率與貧富之比等六個指標,作為中國社會結構監測的社會和諧指標。據稱,這是中國官方高調推出“構建和諧社會”藍圖后,首次提出社會和諧方面的具體指標。
這份由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完成的《中國現代化報告二00六》稱,借鑒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和發達國家社會現代化經驗,該報告選擇國際高度貧困率、國際中度貧困率、貧富之比、兒童死亡率、童工率、最低月工資六項指標,組成中國社會和諧指標。其中,國際高、中度貧困率關系社會進步與社會和諧;貧富之比關系分配公平和社會穩定;兒童死亡率與童工率關系家庭和諧及社會未來;最低月工資關系家庭生活和社會公平。
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研究員表示,這六個指標只是與社會和諧相關的部分指標,如果有需要,將來還可增加新指標。
根據和諧指標,中國社會現代化確定社會和諧目標為:二0一0年,社會和諧部分指標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普及社會救助;二0二0年,社會和諧多數指標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消滅絕對貧困和童工現象;二0五0年,社會和諧全面超過世界平均水平,部分指標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為實現上述目標,專家們在《中國現代化報告二00六》中明確中國社會和諧今后五十年內的任務是:國際高、中度貧困率和童工率年下降百分之十五左右;兒童死亡率年下降百分之四左右;貧富之比年下降百分之二左右;最低月工資年增長百分之八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