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幼兒教育的公益性堅持到底
時間:2010年08月03日 來源:公益時報
據媒體報道,對全國31個省(區、市)104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其中“80后”占56.7%,“70后”占28.6%),78.5%的人感覺周圍存在幼兒園入園難的情況。本次調查顯示,89.6%的人贊成把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
“89.6%公眾贊成把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這是一個什么信號?那就是政府承擔的教育責任和公共責任,真的應該延伸到幼兒教育階段了。這已經成為一種無法阻止的社會共識,成為絕大多數都贊同的公平、公正的社會理念,成為新時代的教育需求。教育發展應該順應這種大勢所趨。
在現實中幼兒教育的落實情況不容樂觀。不少行政領導對幼兒教育還存在著一定的認識偏差,認為幼兒教育不外乎就是領著孩子“玩一玩”,“又不考核升學率”。正是有了這種思想輕視和心不在焉,幼兒教育的投資和重視,總顯得有點懈怠。除了極個別的公立幼兒園能享受財政撥款,更多幼兒教育處于被遺忘的角落。整個幼兒教育良莠不齊,才導致優質幼兒園人滿為患,才導致幼兒教育成為中國“最昂貴的教育”,形成了“孩子上得起小學,上得起中學,卻上不起幼兒園”的怪現狀。
據報道,“1979年,我國托幼機構均由財政支持,進入上世紀90年代,隨著國企改制,企業園、街道園、公辦園也紛紛改制成民辦園,并大量消失。財政則開始向少數公辦園傾斜。也正是在這市場化改革的道路上,托幼的公益性在漸行漸遠”。也就是說,我們曾經將幼兒園的公益性做得非常好,只是在市場化進程中才不小心扔掉了這個公益性。況且,“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日法德等發達國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將學前教育逐步納入義務教育體系,國家財政以各種形式予以支持”。也就是說,無論是和過去,還是和國際相比,眼下的“入園難”現狀都是一種“歷史倒退”啊。
為了真正解決“入園難”,各級政府應該義不容辭地挑起幼兒教育的公益性和義務性,將之納入義務教育范圍,從財政、師資、土地和政策等方面提供積極支持,為“入園難”注入新的經濟活力和政策活力,早日解決“入園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