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幼兒教育”走向全民公益如何
時間:2010年7月14日 來源:華聲在線
據《信息時報》7月13日報道,近來番禺多所私立幼兒園漲價的消息,令不少街坊驚詫地發現,今年不僅公立幼兒園的贊助費又有“飛躍”,連條件一般的私立幼兒園也提了身價。但其實番禺幼兒園漲價只是冰山一角,記者調查發現,天河、海珠、越秀、荔灣多區的私立幼兒園的學費都有不同程度的漲幅。這樣一來,私立幼兒園的主力軍——中低檔收費的幼兒園的學費,都已直逼甚至遠超大學學費。
上個幼兒園,竟然需要花費與讀大學一般的學費,堪稱“天價”幼兒園了!據經營者稱,場地租金和人工成本普遍提升,導致學費上漲。那么,是否確如經營者所說的人工成本提升?幼師爆料說,工資并不見漲。
看來,經營者撒了謊。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私立幼兒園漫天要價?不少家長認為是今年入園適齡兒童增多所致。誠如所言,由于生源增多,公立幼兒園所能接納名額有限,必然有大量適齡兒童分流到私立幼兒園,對于私立幼兒園來說,自然不愁招不到學生。同樣,為了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啟蒙教育,或者,為了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起點,盡管學費天價,一些家庭仍然會不惜擲出千金。
當然,我們完全可以理解家長望子(女)成龍(鳳)的心理,及在這種心理的指引下忍痛割愛的無奈。由是,我們常常會對漫天要價的幼兒園表達一種憤慨。其實,這種憤慨常常是無力的。幼兒園漲價并非孤例,也非一時一地,據報道,除了廣州,深圳、武漢、成都等地的一些私立幼兒園也存在漲價現象。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私立幼兒園“漲價風”的盛行?筆者認為,與當前幼兒園過度市場化有關。相比公立幼兒園,私立幼兒園明顯缺乏政府財政的支持,再加上政府對私立幼兒園的管理手段的單一化,使得私立幼兒園愈加偏離公益走向完全市場化。
今年6月,《人民日報》連續發表《幼兒園怎么成了稀缺資源》、《學前教育,算基礎教育嗎》等5篇調查文章,將矛頭直指幼兒“入托難”的根源——政府未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范疇。在我國,近年來逐步免除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使義務教育邁入公益時代。在國務院制定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要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為此,國家財政將增加教育經費支出,預計2012年將達到GDP的4%。教育部部長周濟也曾表示反對教育產業化,堅持公益性并加大財政投入。
美國杰弗遜曾說過:“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最大的平等并不是財產或者政治上的平等,而是機會的平等。實現機會的平等既不靠革命,也不靠選舉,而是依靠教育。”誠然,國家要發展,改革要前行,教育改革應該先行,只有當教育真正實現了全民公益,我們才能渴望教育公平的真正實現,才能培養越來越多的人才并投身國家建設,才能看到中華民族早日實現振興。
研究表明,大腦的發育與年齡的增加呈反比。因此,幼兒教育關乎人一生的成長,是不容忽視的啟蒙階段,絕不容許因為私立幼兒園漫天要價而導致眾多適齡兒童得不到早期啟蒙教育。可喜的是,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已將“學前教育”列為重要一章,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我們期待,幼兒教育能及早回歸公益性,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祖國的花朵”,讓天價幼兒園成為一個令你我相視一笑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