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奇跡”鼓勵參與者研究、理解設計流程,培養動手能力,樹立信心,減少社會排斥,提供進一步培訓和就業的機會
盡管“平凡奇跡”尚未全面評估自己對居民的生活所帶來的影響,但88%的項目參與者是女性,其中61%的人都表明自己從這個項目中受益
你或許想過在創辦社會企業的過程中,能否將自己的某項技能、天賦、消遣或是非常喜歡的東西融入其中?對于某一特定領域、技能或行業除了掙錢外能否用于實現其他目標,許多人都抱有先入為主的成見。人們聽到“室內設計”時,往往會想到看似與之相關的特定人物、地點或圖像。但事情并不總是像看起來的那樣。
“平凡奇跡”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注冊的慈善組織,為曾經無家可歸人員、長期失業者和弱勢婦女提供經認證的室內設計培訓、DIY工作坊和升級再造課程。
創立
愛麗西沙·摩爾(Elisicia Moore)是“平凡奇跡”的首席執行官。她此前在非營利機構工作多年,曾在多個社區團體任職,并和曾經無家可歸者有過交流。當時她注意到就業培訓中有一些共同點,即女性對所提供的就業培訓服務并不感興趣,并且很少有培訓中心為讀寫能力有問題的人提供資格認證培訓。總而言之,摩爾女士正是發現了現有就業培訓服務體系中的需求,才產生了成立“平凡奇跡室內設計”的想法。愛麗西沙女士的解釋是:
“我曾供職于一家很棒的慈善組織,從事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我曾管理過的一個項目是為無家可歸人員提供裝飾培訓。但和許多為無家可歸者服務的項目一樣,這個項目并沒有吸引女性參與。我是室內設計出身,而且我確信如果我們的項目能讓女性感興趣,那么她們一定會參加的。于是我開始舉辦室內設計的培訓試聽課,吸引了成群結隊的女學員。這讓我的團隊喜出望外,而我的內心也是欣喜若狂,因為比起裝飾我更喜歡室內設計。但不管怎樣,當我的工作簽證到期時,在那里的工作也結束了,難過之情無以言表。但我也在思考是不是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為自己找到了完美的工作。在我離職后,那家慈善組織并沒有繼續這一培訓項目,因為我是唯一能提供這一培訓的人。一年后,‘平凡奇跡’誕生了。”
尋找生源
這個主意也許聽起來不錯,但是和其他社會企業一樣,“平凡奇跡”也需要受益者,或者說顧客。那么,他們是如何找到這些人的呢?愛麗西沙告訴我們說:“我們這幾年來一直在經營工作坊,樹立了良好的聲譽。很多時候人們會找上門來,他們想嘗試一些不同的東西,所以我們有很多學員是毛遂自薦的。在我們獲得穩定的資金來源之前,我們的課程只向組織機構開放,不面向個人。這樣就可以繼續免費向學員提供培訓了。我們是就業中心(公立就業中心)的培訓機構,也和諸多社區群體合作,后者要么將我們的課程推薦給其客戶,或者聘請我們提供現場服務。”
這聽起來不錯,但真有這個必要嗎?
2011年第一季度,英國有六萬家庭居住在臨時住所,而其中有75%居住在倫敦。“平凡奇跡”的工作就是幫助這些人,這些曾經無家可歸的人、長期失業者和弱勢婦女。
無家可歸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問題,并不僅僅指街頭流浪者,還包括那些以臨時住所和招待所為家的人。在英國,幾乎所有的服務提供者和絕大多數接受服務的人都認為,無所事事不利于人們的發展,甚至會起到毀滅性的作用,而一個人失業越久,越有可能頻繁地以招待所為家。而一旦這樣的人有了可供居住的房間或公寓,他們有時候卻無法對其進行布置或不知道如何使這個家變成他們喜歡的樣子。
而對“平凡奇跡”來說,這正是他們可以大顯身手的地方。正如愛麗西沙所說:“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幫助人們改善物質環境,學習新的技能,增加就業機會,提升自尊,相信自己值得擁有一個令人自豪的可稱之為家的地方。”
普及室內設計
你見過有很多空置商店的街道嗎?或許你聽說某個地方有間商店已經空置了很長時間,又或許你曾經過一家已經廢棄的購物中心。“平凡奇跡”用以實現這些改變的主要服務或方法,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彈出式”商店模式。“彈出式”商店指的是臨時存在的商店或空間,在某一天“突然出現”,在一天、幾周或幾個月后又消失。大品牌和小型的創業企業都可以采取這種模式與消費者接觸,或試驗新想法,積累經驗或融入當地社區。
“平凡奇跡”找了個空置的地方,將其變成當地居民聚會碰面的地方。他們找了間空置的商店,開設有關設計、升級再造、家具修復和基本家居動手的工作坊,幫助學員把房子打造出家的感覺。學員無需有相關既往學習經歷。
來自不同背景、不同年齡層的居民和那些最近剛從街頭搬到新家的人們一起對廢棄家具進行改造。這個項目的每個參與者每升級再造一件東西就能獲得相應的時間信用,并用這些時間信用購買該項目下的其他物品。
室內設計的影響
這讓我們開始思考室內設計的影響。這樣的工作能真正改變什么呢?“平凡奇跡”室內設計培訓讓弱勢人群獲得實用技能和認證,讓學員學會通過室內設計用較少的成本改善居家環境,改善自己及家人的生活,讓他們獲得更長久的租期。
對“平凡奇跡”來說,這個項目的主要成果如下:
減少無家可歸者的人數:“平凡奇跡”通過獲得認證的開放項目提供技能培訓和工作經驗,增加了學員的就業機會。室內設計培訓也有助于建立學員的信心和自尊。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項目參與者可減少對救助金的依賴。
減少無家可歸的周期性:新設計過的家會讓人們有強烈的意愿續租;對家的自豪感會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家庭關系。“平凡奇跡”認為他們的項目能減少周期性無家可歸的兩大主要因素,從而降低反復無家可歸的可能性。
社會排斥:通過確保小組培訓的互動性、支持性和參與性,讓學員能進行自助并有機會幫助他人。
消除學員的弱勢感:他們希望通過結構化學習、技能和就業能力培養來實現這一目標,尤其是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學員。
針對長期失業者:工作經驗讓學員獲得有關溝通、談判、專業操守等知識,還能幫助他們建立自尊和自信。在室內設計學位培訓班上一期畢業的九名學生中,有兩人獲得了設計相關領域的工作。
吸引少數民族裔的參與,維持較高的女性參與率:英國政府稱,有大量證據表明少數民族在勞動力市場居于劣勢地位,失業率較高,更難獲得就業機會。“平凡奇跡”一方面努力滿足少數民族的需求,一方面又特別關注女性的參與。
幸福感:許多科學研究都表明室內設計能影響不同環境中的幸福感,包括健康和住房。例如,健康設施里的積極設計能減少壓力,促進社會交往,有利于精神健康。
未來
社會企業和社區項目的處境并不容易,而要讓企業盈利也是很困難的。如果你還要平衡“三重底線”,那就更加艱難了。正如愛麗西沙所言:“我們是倫敦唯一的室內設計慈善組織和社會企業,所有的經費都來源于自身,我們幾乎沒什么錢,但這也意味著我們不得不比別人更加創新。”
在設計銀行臨時商店的成功實踐后,“平凡奇跡”很快就要開設一家永久的培訓和零售中心。已經有人愿意讓他們免費使用一處購物中心內的一個零售單元,在那里他們將提供更多有關對從垃圾填埋場分流來的東西進行升級再造的工作坊,培訓弱勢成人,教他們如何制作精美的定制家具。
“平凡奇跡室內設計”是建立在社會企業經營模式的價值觀和哲學上的。在與弱勢人群攜手合作,幫助人們實現個人最大價值的過程中,“平凡奇跡室內設計”的團隊受到了啟迪,并且抱有真摯的熱情。他們的事例告訴我們,不管你對什么抱有熱情,不管你喜歡什么,或許你都可以將其融入你的社會企業或社區項目,看效果怎么樣?
(據英國駐華使領館文化教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