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生命是最大的放生(資料圖)
在沒有信佛之前,很多人會濫殺無辜,把許多生命當(dāng)成是人類的食物肆意宰殺。至高無上的佛陀早就告訴我們,“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最大的惡當(dāng)然就是殺生。殺生的人,活著的時候短命多病,會有很多不順、煩惱與痛苦;往生以后可能會投胎到地獄承受無盡的苦難。所以,殺生的禍患實(shí)在是無窮。
作為佛教徒,我們要知道皈依的第一戒律就是“不殺生”。皈依戒,是以不殺生為核心,當(dāng)然“不殺生”在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中有不同的解釋方法。在小乘佛教來講,不殺生的最低限度是不殺人,如果你殺了人,會把整個皈依戒完整地破掉。大乘佛教認(rèn)為,所有眾生都是平等的,不僅僅是不殺人,所有的生命都應(yīng)一視同仁平等尊重。這并非是佛教有差別。在佛教初創(chuàng)期,要從古印度婆羅門教盛行的現(xiàn)狀,逐漸豎立佛教偉大崇高的教義,這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佛陀從“人人平等”開始教化利世,隨著佛教徒越來越多,因緣越來越成熟,佛教“眾生平等”的思想,才被廣弘傳播開來。
因故,早期的佛教從男眾無論是什么種姓都能出家修行之 “男眾平等”、“種族平等”,到女眾也能出家修行之“男女平等”,發(fā)展到只要愿意修行則“出家、在家皆平等”,慢慢地從小乘發(fā)展到大乘真正“眾生平等”的思想。眾生的福報雖有差別,但眾生都希望得到快樂,不希望獲得痛苦,以此來看眾生皆是平等。
最早釋迦牟尼佛在古印度鹿野苑,勸告國王不要去殺生,國王就將這個美麗的皇家園林捐獻(xiàn)出來,讓野生動物可以自由自在地生存。我們一定要知道,最大的放生就是不破壞環(huán)境、不破壞大自然,尊重愛護(hù)每個生命,讓每個眾生都能安樂地享有生存的權(quán)利,這就是最大的放生。
在沒有辦法的情形下,就像我們現(xiàn)在這樣,用有限的財物買下一些生命,救生護(hù)生與放生。雖然我們沒辦法保證它們能一直長久地活下去,但在短暫的時間里能夠讓它們免于遭受殘殺的苦難,這種無畏的布施功德不可思議。無畏布施之放生,是極大的功德,因由這樣尊重生命的善念善行,可以延長我們的壽命、財富,是增長我們福報和智慧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