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阿里巴巴西溪園區舉行了一場特別的就職儀式:第二屆阿里巴巴公益委員會成立,10位阿里員工當選為新一屆公益委員會委員。在阿里內部,他們被稱為“公益合伙人”,接下來的3年內,他們將決定阿里巴巴每年數億元的公益基金如何使用。
阿里巴巴一號志愿者馬云在現場宣布,將公益納入員工考核,推出阿里巴巴員工“每人每年3小時”的公益理念。
阿里巴巴的公益合伙人制度來源于馬云的一次倡議。2012年3月,馬云向全集團2萬多名員工發起了阿里巴巴公益合伙人的號召:希望通過競選的方式,由全體阿里人選出十位員工代表,成立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第一屆公益委員會,決定集團每年的公益基金如何使用。
2012年5月,經過層層晉級選舉,10位員工成為第一屆阿里公益合伙人。2015年3月,第一屆公益委員即將屆滿卸任,第二屆阿里巴巴公益委員選舉拉開序幕。經過為期兩個月的海選、投票和PK晉級,最終從154名候選人中決出10位員工,與上一屆留任的5位公益合伙人一起,組成新一屆阿里巴巴公益委員會。
5月5日中午,在西溪園區的就任儀式現場,上一屆公益合伙人將代表著公益傳承的沱沱河之水交給了新一屆的公益合伙人手中,并由馬云向新一屆公益委員會頒發聘書。沱沱河之水是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資助過的NGO代表“秘境守護者”前往長江源頭沱沱河提取而來。據了解,喚醒公眾的環保意識、幫助弱勢群體發展以及扶持公益組織發展是阿里公益基金會的主要業務方向。
馬云在現場表示,公益和慈善是一種福報,能有機會、有資源去幫助別人,做一些快樂的事,是巨大的福氣。“做公益最大的回報不是改變外界,而是讓自己的內心發生變化。我們很幸運,每年有那么多錢和資源來做公益,關鍵是要創造出優秀的公益產品和公益服務,讓全社會都能夠參與到公益中來。”馬云希望阿里巴巴公益委員會有自己的戰略,未來將水資源保護作為關注重點。
馬云表示,慈善重在捐助,公益重在喚醒,阿里巴巴公益合伙人的職責就是喚醒他人的善意、善心和善行,讓很多人參與公益。而要改變外界必須先改變自己,首先要喚醒阿里巴巴3萬多名員工,讓自己的員工先行動起來。
阿里巴巴社會責任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過去的2014年,有20000名阿里員工參與各類社會公益行動,平均每人每年貢獻公益時間約為2小時。阿里內部有34個不同主題的公益“幸福團”,為員工提供參與公益的機會:比如“幸福順風車”,通過順風車的方式方便同路的人,更節能環保;“欣然讀書吧”通過捐書形式創建流動書屋,有書共享;“嘜子愛心行動組”通過關注錢塘江環境并在支流放流魚苗(小魚治水)的方式,為錢塘江生態保護貢獻一份微薄之力;“愛的留聲機”通過有錄制聲雜志等給盲童帶去更多歡樂;“益+衣”一直在收集閑置衣物捐給需要的人;“愛之家”關注流浪小動物;“綠野仙蹤”在爬山登高的同時沿途測量森林中蘊含的負離子……
此次阿里巴巴公益委員會換屆選舉,阿里人也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關注:共173位員工提交報名資料,154位成功報名,22581位參與投票。為鼓勵員工參與公益,阿里巴巴集團宣布為每張選票捐出510元,這意味著,此次選舉累計匯集1100余萬元公益天使基金。
馬云在現場發出倡議:“從2015財年開始,希望每位阿里人每年能完成3小時的公益志愿服務,用實際行動來支持公益。”他同時宣布,阿里巴巴決定將員工的公益貢獻納入考核,“做公益是一種‘認真生活’。我們希望員工在阿里巴巴獲得的不僅是薪水、能力的長進,也有感恩和公益的心。”
公開資料顯示,阿里巴巴成立十五年來,始終堅持互聯網+公益的精神,踐行社會責任的同時,鼓勵更多的社會公眾參與公益事業。2010年起,阿里巴巴將集團年收入的0.3%撥作公益基金。2013年,馬云宣布其將持有的云鋒基金股權收益,全部捐獻給阿里集團旗下的阿里巴巴公益基金。2014年7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共捐贈2500萬元用于救助受臺風威馬遜災害影響的海南、廣東、廣西三省以及魯甸地震災區。2015年4月,尼泊爾特大地震發生后,阿里旗下的淘寶公益基金率先捐贈200萬元人民幣,用于地震災區的緊急救援。此外,阿里巴巴還通過淘寶、支付寶為用戶打造參與公益的便捷通道,已有2.3億會員參與了11億多次微捐贈,為各類公益組織籌集善款超過2.8億元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