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戒幢佛學研究所所長、溈仰宗第十代傳人(圖片來源:鳳凰網(wǎng)華人佛教)
緣起的色身,必須假衣食才能延續(xù)。尤其在工業(yè)化社會,我們的個體生存和他人是分不開的,沒有農民為我們提供糧食,沒有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為我們提供生活所需,我們將寸步難行。一方面,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財富;一方面,我們又要通過財富去交換他人的勞動成果。所以,學佛的人同樣需要財富作為生存保障。那么,佛弟子應該如何追求財富呢?
1、明了因果
佛法告訴我們:如是因感如是果。世間的一切吉兇禍福都不是偶然的,都是沿著因緣因果的規(guī)律在發(fā)展。
佛教講三世因果,因而對人生也要從三世因果中去認識。貫穿著三世因果的力量為業(yè)力,包括引業(yè)和滿業(yè)。引業(yè)決定了我們生命的去向:或升天享樂,或墮落地獄,或繼續(xù)為人;而滿業(yè)則決定了我們一生中的窮通禍福。所以說,人生的一切現(xiàn)象并非偶然,而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明了人生因果的最大意義就在于,我們可以主動把握自己的命運,為未來人生規(guī)劃美好的藍圖。如果我們真正懂得命運是由自身行為所決定,就不會因失意而抱怨天道不公,更不會帶著僥幸心理去為非作歹。財富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賺錢同樣有它的因緣因果之道。其中的因,既包括往昔種下的業(yè)力,也包括今生付出的努力。除此而外,還有很多客觀的因素,如市場需求、致富機遇等等。
2、廣種福田
“人天路上,修福為先。”我們的生活順利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自的福報。福報就像土壤,如果是肥沃的土壤,無論種什么都容易獲得豐收,而在貧瘠的土地上,同樣的付出卻不會有同樣的收獲。為什么有些人事事如意?這并不是上天的格外恩賜,也不是命運的特別垂青,而是他們往昔種下的福田使然。所以對每個人來說,福報都非常重要。
收獲是由播種而來,我們想要在人生中擁有福報,就要在深信因果的前提下廣種福田。
福田有三。首先是恩田,對有恩于我們的一切,都要懷著感恩的心去報答,包括父母恩、師長恩、國土恩和眾生恩。父有慈恩,母有悲恩,他們不僅給予我們生命,并將我們養(yǎng)育成人,為三界中最勝之福因。而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師長的教誨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我們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生存技能的培養(yǎng),都來自師長的教育。國土恩也是我們要銘記在心的,因為國家為我們提供了生存的空間,提供了安全和福利的保障。再就是眾生恩,世間生活是緣起的,要依賴各種條件,對一切有恩于我們的眾生,都要知恩報恩。我們不僅要對人類要懷有感恩之心,對哺育我們的自然也要心懷感恩。一個心懷感恩的人,看到太陽升起時才會有感激的心情;聽到鳥兒鳴叫時才會有欣喜的感受,否則就會忽略這一切的存在,更不會懂得去珍惜,去善加呵護。
其次是悲田,就是從慈悲心出發(fā),盡自己所能幫助千千萬萬需要幫助的人。在菩薩道的修行中,利他與自利是一體的。當我們幫助他人的時候,所付出的愛心和努力,就播下了善的種子。這不僅能使他人獲得利益,同時也能使我們完善自己的道德,升華自己的人格。
第三是敬田,就是恭敬一切應當恭敬的人,這里主要是指佛、法、僧三寶。因為有佛陀作為我們修行的榜樣,有佛法作為我們修行的指南,有僧團作為我們修行的依怙,我們才能在生死流轉中獲得真實的依靠和解脫的途徑。因此,三寶對我們可謂恩同再造。我們應當以至誠的心來禮敬三寶,有一分虔誠,就能獲得一分佛法的受益。
3、生存技能
除了培植福田外,我們還應重視今生的努力,因為福報必須通過一定的形式才能得到體現(xiàn)。哪怕天上會掉下陷餅來,還需要我們伸手去撿,否則也是枉然。佛法所說的因緣,包括內因和外緣兩個部分,內因需要外緣來成就。
在今天的社會,這就意味著相應的教育和職業(yè)訓練。沒有謀生的技能,即使擁有福報,也像堆在倉庫里的種子一樣,不會發(fā)芽、開花,更遑論結果。如果我們受過專業(yè)教育,或有一門實用的手藝,就業(yè)機會就會增加。在自力更生的同時,還能以一技之長為眾生提供服務,為社會作出貢獻:“若諸菩薩,求諸世間工巧明處,為少功力,多集珍財,為欲利益諸眾生故。”工巧明為五明之一,包括一切正當?shù)募夹g技能,能夠使我們更好地創(chuàng)造財富。在《華嚴經(jīng)·十地品》中,佛陀對此作了詳盡的說明:“所謂文字、算數(shù)、圖書、印璽、地水火風,種種諸論,咸所通達;又善方藥療治諸病:癲狂、干消、鬼魅、蠱毒,悉能除斷;文筆、贊詠、歌舞、伎樂、戲笑、談說,悉善其事;國城、村邑、宮宅、園苑、泉流、陂池、草、樹、花、藥,凡所布列,咸得其宜;金、銀、摩尼、珍珠、琉璃、螺貝、璧玉、珊瑚等藏,悉知其處,出以示人;日、月、星宿、鳥鳴、地震、夜夢吉兇、身相休咎,咸善觀察,一無錯謬;持戒、入禪、神通無量、四無色等,及余一切世間之事,但于眾生不為損惱,為利益故,咸悉開示,漸令安住無上佛法。”
由此可見,專業(yè)技能不僅是生存的必要保障,也是菩薩利益眾生的增上緣。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如果我們有福報并且努力的話,無論學習什么專業(yè),從事什么工作,只要奉公守法,都有致富的機會,都有成功的希望。
4、如法求財
前面說過,正命就是合理的謀生手段,也是修學佛法的八正道之一。將謀生方式作為修行的內容,足見其對于人生的重要性。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一生中的黃金年齡幾乎都是在工作中度過。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將是最大的浪費;如果有意無意地造下惡業(yè),就更是得不償失。
什么才是正命的生活呢?作為公民,我們不能違背法律的規(guī)范;作為佛弟子,我們還不能違背戒律的準則。在家居士必須遵循的十種善行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邪見。反之,則是必須避免的十不善行。在佛經(jīng)中,還列舉了十種非法謀財?shù)默F(xiàn)象。可嘆的是,這些不法行為至今仍然存在,并繼續(xù)危害著社會大眾。
一、竊取他財:以搶劫、偷盜、詐騙等方式竊取他人財物,或將拾取的財物據(jù)為己有。
二、違法貪污:包括走私販毒、倒買軍火及收受賄賂、偷稅漏稅等等。
三、抵賴債務: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欠債不還,以不正當手段抵賴自己的債務;一是侵吞他物,如故意倒閉或攜款潛逃,從而侵吞他人的財物。
四、吞沒寄存:以欺騙性手段,非法占有他人寄放或委托管理的錢財。
五、欺罔共財:在共同合作中,以巧立名目、偽造帳目等方式,將共同財產轉移到自己名下。
六、因便侵占:利用職務之便挪用公款,損公肥私。
七、藉勢茍得:利用職權替人辦事,從中撈取錢財。
八、經(jīng)營非法:包括漫天要價、短斤少兩等不正當經(jīng)營手段。
九、詐騙投機:包括造假販假、以次充好等非法經(jīng)營方式。
十、賭博淫業(yè):開設賭場或色情行業(yè)以牟取暴利。
由此獲得的不義之財,不僅會玷污我們的人格,遭受世人的唾棄,更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就像那對為黃金所害的父子一樣,到付出慘重的代價時,已悔之晚矣。所以,我們一定要如法地追求財富。
如法求財包括開源和節(jié)流兩個方面,正如佛陀告訴我們的:“積財從小起,如蜂集眾花;財寶日滋息,至終無損耗。
一食知止足,二修業(yè)忽怠;三者當儲積,以擬于空乏。四耕田商賈,澤地而置牧;五當起塔廟,六立僧房舍。在家勤六業(yè),善修勿失時;如是修業(yè)者,則家無損減。”開源就是掌握各種謀生和致富的手段,節(jié)流就是勤儉節(jié)約、量入為出。同時,我們還要勤修善業(yè)、培植福田。只要做到了這幾點,財富就會日益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