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公交,相信我們很難將之與以下這幾個詞聯系起來——社會企業、個性化、創新、人文關懷。然而,這正是英國HCT集團正在做的事情:公益創新的社區公共交通服務。
社區公交是什么?
社區交通服務的初衷是為社區中無法使用公共交通的人提供交通服務。這些人或許行動不便,或許普通公交對他們來講成本太高,抑或是他們的家位置太偏僻、與現有的公交路線相隔太遠。此外,在許多西方國家,大部分公交基礎設施已呈私有化態勢,這就意味著不賺錢的公交路線就會被砍掉,或者只能按照有限的時間表運營。
社區交通組織通常由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慈善機構或社會企業運營,提供的服務包括向行動不便的人提供電話預約或上門服務,向社區團體提供便宜的小型巴士服務,提供小型出租車租賃的低價替代品,向不通公交車的區域提供固定的公交路線,以及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人提供交通服務。
便捷、靈活、可供選擇的交通服務對于獨立的生活很重要,并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并且,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對于不同種類社區交通服務的需求在未來幾年中勢必會擴大。
并非小打小鬧
既然由慈善機構或社會企業運營,況且僅圍繞社區,這樣的交通服務系統初聽上去貌似不會成什么大氣候。但這里要介紹的HCT集團不僅影響范圍廣,并且被普遍認為是英國最重要的社會企業之一。
HCT是在1982年由倫敦哈克尼地區(Hackney)幾個社區組織合力創辦的。到1986年,HCT擁有15名員工和眾多的志愿者、800個電話預約用戶、4000個小型巴士用戶以及750名在冊司機。在整個上世紀90年代,HCT的員工人數大體上維持不變,但其服務范圍卻持續擴大。HCT成為了一個公認的客運培訓中心,并在哈克尼地區開創了一項新服務——PlusBus,為不方便使用現有公交路線的人們提供服務。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HCT就已決定涉足市場參與商務合同競爭,因為實現財務可持續性的最佳途徑是成為一家真正的企業。
2001年可以說是HCT實現大跨步發展的一年。這一年,HCT與倫敦運輸局簽訂了一份主流路線合同,開始在倫敦經營153條公交路線。時至今日,HCT仍在經營這些公交路線。在接下來的幾年,HCT的業務進一步擴大,獲得了為沃爾瑟姆森林地區(Waltham Forest)有特殊教育需求人士提供接送服務的合同,以及向西約克郡(West Yorkshire)的學校提供校車服務的合同,這是HCT所獲得的倫敦之外的第一份合同;并由于HCT在與商業交通供應商競爭合同時取得了勝利,使得約克郡和倫敦的公交路線進一步增多。
據其最新統計數據顯示,HCT每天提供交通出行超過3萬次,每年服務累計超過100萬人次。HCT將業務收入盈余重新投回他們的事業,這一運營模式在商業市場獲得了成功,最新一年的財務業績2860萬英鎊便是最佳證明。在最近一個財政年度,HCT把37%的收入盈余重新投回當地的社區服務,不僅如此,整個HCT集團還打算每五年將其規模翻一番。
有溫度的創新項目
作為企業核心項目,社區公交始終是HCT不斷優化的服務。
當地社區居民道恩(Dawn)在20年前就被診斷出患有肌肉硬化癥,由于行動不便,她無法行走很遠,每周購買食品和進行游泳康復訓練成為了她出行的全部內容。社區公交為她解決了出行上的難題——HCT在相鄰的社區中設置了公交站,專門為老人和身體行動不便者提供出行方案,每次經停的并不是普通的站點,而是這些社區附近的公共服務點:醫院、郵局、超市……而這些站點又是靈活安排的,根據車上乘客的需要而定,非常貼心實際。而且更重要的是,很多像道恩這樣出行不便的人士,就靠這種社區公交服務讓自己保持獨立生活的能力和尊嚴。
基于這樣的公交服務,HCT還開展了許多溫馨的居民項目,利茲出行伙伴(Leeds Travel Buddies)就是其中之一。這個項目為11至25歲之間的殘障年輕人提供幫助,鼓勵他們獨自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參與這個計劃之后,每個年輕人會被分配到一名導師,以支持和觀察他們的出行進度,并適時提供幫助,直到年輕人能夠獨立、自信地出行為止。
米謝拉(Michaela)就是這個計劃的眾多受益者之一。她在行動上稍有不便,并且有輕度的學習困難癥,因此從來沒有獨自出過家門。一開始,她在導師的陪伴下走出家門、嘗試自己穿越馬路,后來是獨立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現在的她已經不需要導師的協助獨自出門,并且很享受自己的旅程。
權衡社會影響
在這一點上,HCT同樣被視為領先者。首席執行官戴·鮑威爾(Dai Powell)曾寫道,HCT集團區別于其他慈善機構和非營利組織以及商業公司的地方就在于,HCT集團董事會注重對于社會影響的權衡。
從傳統上講,在一般的非營利組織中,理事會的任務就是讓管理者對其資金使用負責并減輕一切風險。在商業公司中,董事會的任務則是讓股東利益最大化。HCT集團既不想像慈善機構理事會那樣規避一切風險,又不想像商業公司那樣純粹以經濟利益為主導,所以他們確保集團發展以服務社區為出發點,既像商業公司一樣銳意進取,又始終把社會使命作為工作的絕對核心。
從上文提到的收入盈余再投資也可以看出HCT注重社會影響。HCT的收入盈余從社區中來,又被重新投回到社區去。上一年度中,HCT為社區內行動不便的人提供了230,213人次交通出行,為社區團體提供了66,616人次交通出行,有99名失業人員從HCT學習中心獲得了從業資格,當中有76人實現了就業。
除了帶來上述的這些直接好處外,HCT的社會影響還產生了特別有趣的漣漪效應。能夠獨立出行使人身心更加健康,能夠為社會做貢獻,促進包容,增加社會資本從而創造社區凝聚力。如果把HCT所做的事對就業的影響以及公交出行對環境產生的積極影響也考慮進來的話,HCT的綜合影響和多重效益就凸顯出來了。
正由于HCT多年來對社會所產生的良好影響,戴·鮑威爾還在2006年被當時的第三部門辦公室任命為社會企業大使。
不是創新就一定成功
HCT的成功顯示了商業運營和社會影響完全可以協調一致,但在同一領域就不乏失敗的例子。除了以使命為核心、靈活的商業結構、創新和服務拓展與提供高質低價的服務以外,值得一提的還有以下三點:
第一點是礦工出身的戴·鮑威爾及其團隊的領導力,這對HCT迄今為止所取得的成功起到了巨大作用。戴·鮑威爾也成為英國最受人尊重和敬仰的社會企業領導者之一。他在擔任首席執行官期間建立的關系對HCT今日的發展和影響力起到了促進作用。
第二點是時間。HCT的發展也是經過了漫長時間的——HCT堅持了十年才獲得了20萬英鎊的營業額,又用了8年時間才獲得倫敦的第一條商業公交路線。盡管近幾年HCT的發展速度加快了,但在早些時候,HCT的發展速度較為平緩,但這也使它學會了在規模較小時就建立起自己的聲譽、形象和關系網,并嘗試提供不同的服務。由此產生了HCT強大和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以及始終如一的創新理念和對風險的開放態度。
第三點是適當的融資。經營一家巴士公司資金支出極為龐大,制約公司發展的最大障礙通常是缺乏資金來源,這對社會企業來說更是如此。在HCT集團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最近5年,HCT集團與眾多不同的社會投資者和投資經紀人建立了聯系以求獲得資金來源。事實證明,對于不同時期及不同的目的而言,這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大時間投資”(Big Issue Invest)、“合作社區金融”(Co-operative and Community Finance)和“倫敦重建協會”(London Rebuilding Society)都曾在關鍵的時刻向HCT在建筑、車輛和基礎設施方面提供資金。
在2010年,HCT集團更完成了一項開創性的協議,根據該協議HCT獲得了300萬英鎊的資金,用于下一階段的業務擴展。這是通過一種全新的社會融資手段“社會貸款”實現的,貸款將投資者回報與HCT的營業額連在一起——支付給債券投資者的債券利息與公司營業額直接掛鉤:HCT的營業額每增加100萬英鎊,債券利息就會增加一個百分點,每年支付的利息最高限額為貸款額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