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員們提著做晚餐的東西,繞村過巷,到了王爺爺現在居住的地方。一張由幾塊磚頭撐著一塊床板,一張草席的簡陋的床,一張躺椅,就是王光相爺爺的家,據悉王光相爺爺一直以來都是單身一人,晚年靠著他的大侄孫子接濟,艱難地維持著生活。另外,王爺爺之前住的地方因為漏水,只好住在由他大侄孫子提供的地方。
王爺爺簡陋的衣柜,而且放置在露天的院子里,用破舊的塑料紙遮蓋著
王爺爺見到隊員們的到來,很開心地慢慢地挪動著他的步伐,出來迎接我們。“王爺爺說他因為聽力問題,很少出門和人交流。”因為語言問題,隊員唐川惠解釋給隊員們聽,“你們下次來就不用帶東西過來了,過來陪我坐坐就可以了,天這么熱!”爺爺眼睛有點濕濕地說。王爺爺獨居幾十年,最缺乏的是親人朋友的陪伴,爺爺渴望的是有人陪他聊聊天,而精神上不至于太寂寞。
隊員唐川惠在和王爺爺開心地聊著
隊伍分成兩個小組,一個小組陪王爺爺聊天,另一小組在一邊準備晚餐。隊員們在爺爺的不太通風的小房里生火做飯,柴火煙散不出去,隊員們眼睛都熏得睜不開,而且外面有著三十幾度的高溫,但是隊員們還是堅持著把這頓晚餐做好。“川惠,問一下爺爺是吃得比較咸還是比較清淡的。”隊員鄒偉東細心周全地考慮到爺爺的口味。
隊員盤慶云在生火燒開水做面條
隊員做好面條后,和王爺爺一起吃著晚飯,聊著家常。“你們吃!你們都多吃一點!”爺爺看著隊員們做的面條,有些哽咽地說道。晚餐雖然沒有餐桌,幾個人坐在凳子上,一瓶醬油,一碗面條,不是最豐盛的,但對于爺爺來說卻是最溫馨的。晚餐的歡聲笑語,爺爺臉上的笑容,這是隊伍這一天最大的收獲。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隊員們與爺爺的相處是最讓人感動的。與病痛相比,“空巢”老人最缺乏的是精神上的慰藉,這是一種更大的傷害。而“紅土情”志愿服務隊的三下鄉活動以精準扶貧為基點,了解、收集以及記錄客路鎮空巢老人的具體情況,王光相爺爺便是當中扶貧的一員。關懷“空巢”老人,助力精準扶貧,“紅土情”正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