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7個國際志愿者日,而此時此刻,無數志愿者還工作在志愿崗位上,正是有了他們的無私付出,生活才有了更多溫暖的存在。
在武漢武昌區,有一處名為“紅巷”的街區。
街區不長,總計400多米,但就在這四百米的紅巷內,卻聚集了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毛澤東同志舊居、中共五大會址等多個革命舊址及紅色教育基地。
憑借這份紅色光環,紅巷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參觀學習。
但隨著游客的增多,紅巷內經常出現“講解員不夠用了”的情況,怎樣能讓更多游客聽到有關這里的故事成為一個大難題。
就在這緊要關頭,一群老人出現在紅巷街頭,他們穿著紅馬甲,穿梭于紅巷間為游客提供免費講解。
這群老人就是“紅巷爺爺”。
據了解,“紅巷爺爺”志愿團隊成立于2018年底,團隊由居住在紅巷附近的15名的老黨員組成,他們平均年齡71歲,其中年齡最大的已有81歲。
雖然不是專業講解員,但講解起來是一點也不輸專業講解員,“紅巷爺爺”們用接地氣的語言將紅色歷史娓娓道來,讓游客們在紅巷重溫了過往革命歲月,感受著紅色精神的洗禮。
而除了在紅巷作義務做解員外,這些老人也是一刻都不閑著,他們會去街頭做志愿者維持公共秩序;他們會在所住社區參與社區治理活動;他們也會經常去學校,為孩子們講述紅色故事......
就在剛剛過去的11月,記錄“紅巷爺爺”們日常做志愿的短視頻《紅巷爺爺“十八般武藝”點亮社區治理之光》,獲得了“火紅的日子有勁頭”全國短視頻大賽一等獎。
視頻用自然樸實的鏡頭記錄下“紅巷爺爺”們的志愿身影,看到他們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的模樣,看到那一個個“紅色背心”的流動,就仿佛一面春風吹來,吹靚了城市,吹暖了人心。
而在他們的影響下,更多年輕人也參與到志愿服務中來。你看,如今紅巷里不僅有“紅巷爺爺”,一批批“紅巷青年”“紅巷苗苗”也逐漸成長起來。
不僅是武漢的“紅巷爺爺”,其實每個地方都有一群這樣的老人,他們熱心善良、勇敢執著,在一些志愿場合或某個關鍵時刻,總能看到他們沖鋒在前的身影。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都說時代屬于年輕人,但在時代奔騰前進的路上,這些老人卻身體力行,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長者的責任與擔當,對他們而言,能隨時間老去的只有年齡,那份對于家國的信仰和那份對于生活的熱愛會永遠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