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專題介紹

陶勇醫生的微博,最近被一片質疑聲占據。

從沒想過那個醫術、醫德都為人稱贊,卻不幸被“暴力傷醫”的患者砍中左手,時隔3年才重拾手術刀的眼科醫生陶勇,有一天也會有深陷囹圄。

12月23日,陶勇醫生發長文為女兒慶生,提到讓女兒洗碗一事,引發爭議。

僅僅是父女日常相處中的一個片段,怎么會引起如此的軒然大波呢?

圖片1

來源:微博@北京眼科醫生陶勇

長文中,陶勇醫生稱12歲的女兒拽拽的,不配合拍照,很有個性,臭脾氣。

他在女兒生日當天要求她給老人盛飯,給舅媽包烤鴨卷,給媽媽夾菜,洗碗……

洗碗這一要求即使遭到全家人反對,陶勇還是極力游說,終于把女兒從房間里請出來洗碗。

該文發布后,引發網友們關于孩子教育問題的廣泛討論:

孩子過生日是否應該以孩子的心情為主?

洗碗應不應該成為女孩子必備的技能?

女孩一定要成為淑女嗎?

網友們面對陶勇醫生這一套封建大家長式的教育方式,批評的聲浪里有對他做法的不認可,有新舊教育理念的對立,也有對陶勇醫生本人的失望。

誰過生日還要伺候家人、刷碗,讓孩子快快樂樂過生日不好嗎?

小姑娘祝你生日快樂,祝你永遠不用刷碗,拍照時想笑就笑,不想笑就不笑。

365天都可以教育孩子,為什么要在生日這天教孩子做人?

小姑娘不必溫婉和順做淑女,也不必會刷碗,講道理只要對世界保持熱愛和好奇就行了。

不能對職業有濾鏡,高貴的外殼和封建迂腐的內在可以共存。

……

隨后,陶勇醫生刪除了該長文,12月26日,對于讓女兒生日洗碗的爭議也進行了正面回應,反思了自己教育方式的不足。

圖片2

來源:微博@北京眼科醫生陶勇

我們姑且不評判陶勇醫生的是非對錯,把問題的關鍵聚焦到「我們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

如果父母永遠是對的
誰來理解孩子

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總覺得自己是對的,缺乏同理心,就會很難理解孩子的感受。

陶勇醫生從醫這些年,從副主任醫師到主任醫師,從副教授到教授,從碩士生導師到博士生導師,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卓越的醫學成就,他的人生仿佛不會被設限。

圖片3

來源:新京報《剝洋蔥》欄目專訪

但是,作為父親,他依舊無法理解女兒為什么跟網友打游戲,開心得嘴角都咧到耳朵根了,而自己這個老父親讓她拍個照都不配合,小時候就“臭脾氣”,長大還得了?必須好好“整治”。

實際上,對于一個步入青春期的12歲孩子來說,這再正常不過了。此時的孩子需要更多來自同齡人的認可,這是每一個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少年說》節目中,來自初一2班的涂思睿從三年級開始寫小說,到現在已經寫了56本,累計30多萬字。



來源:《少年說》第五季

但理科成績一直是她的短板,爸爸覺得是她寫小說耽誤了理科成績,把她50多本一筆一劃寫的小說全部撕毀。

她忍著淚,強顏歡笑,盡可能地用輕松的語氣訴說著自己的委屈,而爸爸卻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先把成績提上去再說”。

圖片4

來源:《少年說》第五季

有人記錄生活的方式是寫日記,有人記錄生活的方式是拍照,而她記錄生活的方式是寫小說,爸爸撕毀的又何止是一本本小說?撕掉的青春和親密再也粘不回去了。

這種不被父母理解的痛,深深烙印在每個人的心中,所以面對陶勇醫生的“小作文”,孩子過生日反而成了立規矩現場,網友們才會如此不淡定,好像自己深藏多年的隱痛被再次揭開。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教育不在眾目睽睽下

孩子如同鏡子般映射出父母的身影,他的一舉一動或多或少都帶有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無聲無息地塑造著孩子。

自孩子誕生的那一刻起,父母便肩負起養育與教育的重任。父母們樂此不疲地享受著這份責任,不斷探索更卓越的教育之道。

然而,哪一種教育方式最為卓效呢?答案就在父母身上,因為父母本身就是教育,最厲害的教育方式或許就在父母的潛移默化之中。

孔子曾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身為父母,首先應以身作則。

圖怪獸_c8e1ec25f161a3e888474c0db3f2abc7_66242

來源:圖怪獸

如果你自己做不到的,你不要試圖去強求孩子。如果你期望孩子能做到,你自己應率先垂范。

如果你想讓孩子待人溫文爾雅,那么你要先謙遜待人。

如果你想讓孩子有日常看書與學習的習慣,那么家中應常有書香,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也會認為看書是一件常態化的事情。

如果你想讓孩子承擔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那么你應與孩子共同分擔,帶著孩子一起做,而不是光指揮他去做。

強迫孩子去做事,即使成功,也未必是有效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源于真誠的關愛與日常的熏陶。

孩子如同一張白紙,等待著父母在上面描繪出五彩斑斕的未來。父母的言傳身教,無疑是孩子成長道路上最重要的指引。而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任何教育方式都無法替代的。

我們對孩子滿懷真摯的愛,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他們,他們自然會在成長中受到熏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與滿足。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芒。

?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255
圖片已注明出處,版權類圖片獲得正規授權,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
?
 
 
圖片報道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