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人口普查數據,我國心智障礙者人口約在1200萬到2000萬,其中心智障礙者是所有殘障者中就業最為困難的群體之一,家庭承擔是多數心智障礙者唯一的生活來源。
如何解決好他們成年后的一系列問題,一直是多方所關注的重點。
來源:江蘇衛視《新聞眼》
在深圳梅林的一條小路上,有家名叫喜憨兒的洗車中心。
第一次聽說的朋友一定覺得奇怪,為什么要叫這個名。
其實,這個名字的背后藏有一個溫暖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家洗車中心,走近這家店背后的故事。
“喜憨兒”洗車中心的創立人曹軍是一名金融精英,也是一位喜憨兒的父親,起初他想多賺些錢攢著,好讓兒子以后不為吃喝發愁。
但隨著對這類人群的了解,他發現錢于他們而言能改變的著實太少,即便為孩子攢下再多錢,也買不來尊重。
于是,他再次陷入對這類孩子未來的思考。
來源:央視科教頻道
經長時間調研后,他辭掉了原有的工作,在2015年,在當地殘聯的幫助下,創立了這家只收喜憨兒做員工的洗車中心。
而之所以將他們稱為“喜憨兒”,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身體存在缺陷,店里的員工因為發育遲緩、智力障礙、唐氏綜合征、腦癱等問題,“平均年齡”只有7歲。
另一方面,曹軍有自己的理解:“智障啊,傻瓜啊,實際上是一種很刺痛的叫法。喜憨兒,是我們父母的期望,非常喜悅,非常單純。”
他將這個有美好寓意的稱呼作為洗車中心的店名,無非是希望洗車行能延續創立時的初衷,讓這群孩子在離開父母陪伴后也能獨立生活。
洗車中心開業后,他不分地域接收喜憨兒在此工作,不僅每月為他們發放工資,還為其提供社保、吃住。
慢慢地,喜憨兒洗車中心的故事在當地傳開,不少顧客特地來此洗車,本以為特殊人群畢竟不夠方便,車子就算擦得不干凈也正常。
來源:央視科教頻道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車子被洗得非常干凈,有顧客稱他們擦洗車子就是“一根筋”,一點小瑕疵都不放過,必須要徹底洗干凈才肯罷休。
有顧客見他們這么賣力,會遞給他們些小費,但曹軍不允許喜憨兒們收取顧客的任何捐款和小費。
店門口玻璃上也貼著“正常收費,謝絕小費”的告示,曹軍感謝這些有愛心的顧客,但他更希望喜憨兒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生活。
喜憨兒們自然也沒有辜負曹軍,他們嚴格遵守店里的工作制度,他們上班積極,喜歡把每項工作干到極致,他們也愛好學習,總是不斷打磨自己的洗車技術......
也正是在他們積極認真的工作下,店里生意越來越好。
來源:央視科教頻道
從創立至今,喜憨兒洗車中心已有8個年頭,8年間,洗車行共清洗了近10萬輛車,曹軍和喜憨兒的故事也被多家媒體報道,甚至被國家殘聯列入了推廣名單。
推廣傳播中,喜憨兒模式在全國遍地開花。
在這些地方,“喜憨兒”不再是被同情的對象,也不再是被憐憫的弱者,他們和所有人一樣。
一樣上班下班,一樣賺錢養家;一樣有大大小小的煩惱,也一樣有自己閃閃發光的夢想......他們和所有人一樣,靠自己的雙手活出自己的人生。
來源:央視科教頻道
而對于曹軍來說,他覺得自己目前做得還不夠,因為此刻他的腦海中正醞釀著一幅關于喜憨兒更長遠未來的藍圖。
他想給喜憨兒員工們建立一座養老院,將來父母親人都不在了,他們的年紀也就大了,如此便有了個安心養老的地方。
經營喜憨兒洗車中心的這些年,曹軍已然老了許多,但把心思全放在喜憨兒身上的人又怎會輕易停下腳步,他要為這群孩子們打造一個有溫暖、有尊重、有歸屬的人生之途。
來源:央視科教頻道
如今,在社會及愛心人士的幫助下,越來越多喜憨兒走出家門、融入社會,一步步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
可能他們未來還有坎坷和顛簸,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做些什么,或許他們的前路就會平坦很多。
那能做些什么呢?
一份尊重的態度、一個友好的眼神,其實都是極為重要的存在。
它會為喜憨兒注入勇敢向前的勇氣,也會在無形中衡量著我們人性的溫度,檢驗著這個社會文明的高度。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272
圖片已注明出處,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