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這句話的人很多,卻沒多少人可以真正做到灑脫的說走就走。
而這兩天,一條“導師辭職去南極給企鵝織毛衣”的內容,刷爆小紅書。
來源:小紅書@米開朗基羅女士
本來以為是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的“超絕松弛感”,卻沒想到是背后藏著一個由來已久的暖心活動。
不久前,一位英國留學生給自己的導師發了封郵件,結果得到了對方出人意料的答復:
“我已經離開了,去追求我的夢想,為南極洲的企鵝編織毛衣,不再為經濟學院工作。我將永久、無限期、無期限地離開辦公室,直到我的企鵝朋友們高興為止。”
來源:小紅書@米開朗基羅女士
或許你會覺得這位老師的辭職理由奇奇怪怪卻可可愛愛,但給企鵝織毛衣這件事也并非杜撰。
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澳大利亞菲利普島附近海域曾發生過一起嚴重的海上石油泄漏事故,由于清理難度極大,大多數情況下都只能讓石油自己慢慢擴散,直到散去為止。
菲利普島又稱企鵝島,位于墨爾本東南約130公里處。島上只有6000個永久性居民,卻生活著大約3.2萬只企鵝。
來源:新華網
一旦發生石油泄漏的事件對于所有的海洋生物來說都是噩耗,對于企鵝來說也并不例外,說是這3.2萬只企鵝死亡的號角也不為過。
此次事件之后,受到石油污染的企鵝雖然得到了救助,但是在接下來的兩個繁殖季,不論是企鵝崽的數量還是質量,都明顯大不如前。
據推測,這是因為工作人員在給企鵝清洗油污之前,它們就已經攝入有害油脂造成了生理損傷——
來源:Vox
因為當石油會沾黏在企鵝身上時,企鵝會給予動物本能,用嘴巴去試圖梳理羽毛并清除上面的有毒油脂,隨著清理這些有毒油脂一部分會進到企鵝體內,帶來致命的傷害。
而清不掉的油污,則會長期附著在羽毛上,導致羽毛受損而失去防水和保溫等保護功能,并且使得它們的身體變得笨重,游泳和行走都會變得困難。
來源:ifaw/Jon Hrusa
最后使皮膚直接暴露在寒冷的環境中,企鵝就連最基本的覓食、游泳等生存行動,都無法完成了,像成人大拇指那么丁點兒的石油就可能置企鵝于死地。
給企鵝穿上毛衣,這真的好嗎?
事實上,企鵝真的需要毛衣,不是為了可愛,而是為了“保命”。給企鵝織毛衣,也絕對不是趕時髦。
來源:小紅書@系樸樸畫畫畫
菲利浦島企鵝基金會(The Penguin Foundation)決定在沾有油污的小企鵝身上套上可愛的小毛衣,保暖的同時,防止企鵝舔食羽毛,起到類似寵物用的伊麗莎白圈的臨時保護作用。
并且會將企鵝帶到專門的診所清洗、治療與休養,直到羽毛機能恢復為止,恢復后會將毛衣取下,放歸自然。
《自然編織》(Knits for Nature)在播報與宣傳這則新聞后,收到上萬件迷你針織衣回應。然而,許多衣服不是不符合尺寸,就是加上了蕾絲、蝴蝶結等不利于企鵝活動的裝飾。
基金會靈機一動,將這些毛衣套在絨毛娃娃上,不僅沒有辜負這些志愿人士的好意,最后還成功為企鵝保護運動籌集到不少善款。
來源:小紅書@一個不少的暖圖|貓叔寵攝
為了讓小企鵝們都能穿上合身的毛衣,基金會專門制作了企鵝毛衣編織指南有詳細的編織示意圖,清楚地標明了毛衣具體的尺寸要求等信息(領口寬度大約8.5公分,袖口4公分,腰11公分,均為未拉伸情況下的平鋪長度)。
來源:Penguin Foundation
3
澳大利亞菲利普自然公園的企鵝基金會在全球范圍內,呼吁針織愛好者為企鵝們織毛衣。
20余年來,全世界的人們為這些小企鵝編織了超過20萬件毛衣,甚至還有編織高手在民間,他們還為小企鵝們設計了多種花樣。
98歲高齡的澳大利亞奶奶Merle Davenport,18年來為這些長著羽毛的朋友編織了1000多款設計可愛的毛衣,奶奶已經用她的編織技術幫助了數不清的小企鵝。
來源:小紅書@一個不少的暖圖|貓叔寵攝
澳大利亞最年長的老人Alford date爺爺在養老院聽聞漏油消息后,也在為這些企鵝不斷地努力著,直到2015年,他己經109歲高齡了,他甚至開玩笑地說,要是偶爾編織上有所失誤,記得原諒他啊。
來源:小紅書@一個不少的暖圖|貓叔寵攝
還有國內的一檔綜藝節目中,章子怡、袁詠儀、謝娜等明星來到菲利普島,看到憨態可掬的小企鵝后,也為它們織起了毛衣……
來源:微博@妻子的浪漫旅行
菲利浦島的企鵝在全球人們的幫助下,早已有了足夠的毛衣,現在族群已經恢復到了正常水平。
這一公益項目的內容也從給被石油污染的小企鵝織毛衣,變成了給紀念品毛絨小企鵝織毛衣,為企鵝保護和研究籌集資金,大家的努力沒有白費!
多年前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脫下小企鵝的毛衣,讓它們可以不受約束,盡情在這個世界上呼吸的愿望,時至今日也得到了實現。
回看互聯網上這場企鵝熱潮,想來除了那位教授,大多數網友倒不至于真的辭職去織毛衣。
不過,是不是真的要去織毛衣,又有什么要緊的呢?
在“辭職給企鵝織毛衣”后,我們看到——
即使只有一個小小的夢想,不管它多平凡、多荒誕,我們都可以有出走的勇氣。
出走未必代表逃避,或許更像一場自我靈魂的救贖。我們都可以嘗試找到內心的那把鑰匙,開啟心靈的這個出口。
來源:圖怪獸
畢竟,人生是個曠野,世界那么大,我們都想去看看。
每次歸程,都是為了更好出發;
每次停歇,都是為了積攢力量。
公益中國,從我心做起。
公益中國網長期以來一直關注大公益范疇各類公益事件,歡迎提供新聞線索。
公益網站:http://www.gzjgpet.cn/ E-mail:pubchn@mmia.com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