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老父親的記憶力越來越差,冰箱在哪兒,廁所在哪兒,自己剛剛做過的事情,他都忘了,他不記得剛剛吃過飯,有時候走到門口,他都不知道這是自己的家......
而當老人顫顫巍巍地把餃子塞進口袋,“這是留給我兒子的,我兒子最愛吃這個了……”。
來源:CCTV公益廣告回家過年 - 《打包餃子篇》
不管看了多少次這則央視的公益廣告,再見總會忍不住鼻頭一酸。
來源:CCTV公益廣告回家過年 - 《打包餃子篇》
阿爾茲海默癥,就這樣第一次“闖”進了大眾的視野。
原來,當記憶的橡皮擦,無情地抹去老人的所有回憶,對子女的親情早已成為父母最原始的記憶,融入血液,無法消除,不能格式化,在生活的不經意間悄然表露,令天下兒女動容。
來源:圖怪獸
它可以讓父母認不出面前的你,但是無法讓他們忘記已被銘記于心的你。正如視頻結尾所說的那樣,TA忘記了很多事情,但是從未忘記過愛你。
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
據統計,全球約有4680萬名阿爾茨海默癥患者,患病人數以每20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長,每 3 秒都在增加一名認知障礙患者。
距世界上第一例阿爾茨海默病被確診已過去110年,但仍然沒有找到有效療法。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報告2024》顯示,2021年我國現存的阿爾茨海默病及其他失智患病人數接近1700萬例。
來源:#不再遺忘#公益活動
看著父母逐漸記憶混沌,言語囫圇,性情大變,易燃易炸,行動遲緩,甚至難以自理,很多人都深感無能為力,而重慶56歲的兒子梁昊選擇了一條更為溫暖與艱辛的路——
當歲月毫不留情,讓媽媽磨滅掉記憶里的一切,兒子梁昊選擇賣掉廣東惠州的房子,帶著妻女回到老家,照顧患病媽媽6年。
因為他深知離婚的單身媽媽拉扯兩個兒子長大的不易,“母親這一輩子為了我們兄弟倆吃了太多苦,現在該是我回報她的時候了。”
老人狀態最差的時候,每天醒來都是一片茫然。她經常哭著問身邊的人:“我是誰?我在哪?我今天該干什么?”,記憶衰退不說,情緒也變得不穩定。
一開始,媽媽獨自出去散步后,常常找不到回家的路。每次家人四處尋找,把她接回家時,她都會低頭自責,“我真沒用,總是給你們添麻煩。”而兒子總是輕聲安慰:“誰年輕時還沒迷路過呢?你又不是故意的。”
梁昊不僅每天重復百遍,告訴媽媽“我是誰、我現在在哪、我要干什么”,引導媽媽去回想剛剛自己做了什么,“你太棒了”、“你太厲害了”更是他掛在嘴邊的鼓勵,一家人還排了“班”,每天早上兒媳陪媽媽打太極,下午兒子陪媽媽寫寫毛筆字,聊聊天……
來源:半島新聞
即使現在媽媽已經82歲了,身體倍兒棒,能做一字馬,情緒也漸漸穩定了下來,還重新記住了家人和自己,甚至能在偌大的小區停車場里,成功地找到自家車位。
見證了阿爾茲海默癥媽媽這些可謂是“翻天覆地”的變化,網友稱,這是56歲兒子把82歲媽媽重新養了一遍。
盡管如此,媽媽身邊仍然是365天都需要有人陪伴。即使這樣,兒子也從未后悔自己的選擇。
他說:“看著母親一天天好起來,雖然她還記不住所有的事情,但還能記得我們每一個人,這就夠了。我知道這個病無法治好,但我們可以讓她每天都感受到愛和被需要,這就是最大的幸福。”
來源:圖怪獸
是啊,感受到愛與被需要就是最大的幸福,親情的溫暖往往藏在最瑣碎的日子里。
一句耐心的解釋、一聲溫柔的鼓勵,甚至是日復一日的陪伴,都能成為老年人最珍貴的依靠。
對這位兒子來說,他犧牲的事業和財富,換來了母親最后一段時光的安心與幸福,這或許是他人生中最值得驕傲的決定。
每個人都有老去的一天。真正的孝順不是把父母留在家里獨自承受孤獨,而是能夠給他們一份陪伴,讓他們知道,無論年紀多大,無論記憶多模糊,他們依然是被愛著、被需要著。
來源:圖怪獸
還記得之前看過的一則短片:《那是什么?》
短片從一對兒父子坐在長椅上揭開帷幕,專心看報紙的兒子與端坐在兒子身旁的父親,嘴里噙著“這是什么?”最初兒子還耐心回答,“是麻雀”。
一會父親指著另一處詢問,“那是什么?”,兒子略顯不耐地回答,“是一只麻雀”。
可是當父親第三遍問出口的時候,兒子終于忍無可忍,咬牙逐字逐句地拼出了“s-p-a-r-r-o-w(麻雀)!”
來源:短片《那是什么》
父母在我們牙牙學語的時候,總是不厭其煩地教導,千百次的跌倒,然后千百次的爬起來。
初入幼兒園的陌生與害怕,第一次交朋友的興奮,第一次獨自出門……父母陪伴我們一路走來,孩子就是他們的寄托,同樣也為了這寄托操碎了心。
1歲孩子把屎尿拉褲子里往往被原諒,而80歲老人則會被責備,1歲的孩子不愁沒人喂養,80歲的老人卻擔心沒人贍養。
孩子怎樣成長,老人就怎樣“褪色”。他們沒有癡呆,只是病魔讓他們回歸到孩子的狀態。
來源:圖怪獸
然而,當他們忘記往事,忘記如何吃飯,忘記如何說話時,我們能否像兒時被父母耐心帶大的一般,陪伴他們度過人生的第一次老去,撫平他們的焦躁或慌張,讓他們不再害怕和恐懼?
什么才能體現我們對他們的愛與孝?
除了平時無法陪伴的時光,只有以最大的耐心,回應他們對任何事物的每一次好奇,一如當初他們對待初到人世,對萬事萬物都充滿好奇的我們一樣。
這或許就是生命的輪回,是上天給子女回報父母的機會,我們應該珍惜!
一聲兒女,一生牽掛。
一聲父母,一生守護。
一起關注阿爾茨海默病,為愛轉發!
公益中國,從我心做起。
公益中國網長期以來一直關注大公益范疇各類公益事件,歡迎提供新聞線索。
公益網站:http://www.gzjgpet.cn/ E-mail:pubchn@mmia.com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