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歲月的車輪碾過一年中最寒冷的三九,大地被寒風裹挾,陷入一片沉寂與蕭瑟。
然而,日喀則卻因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打破了往昔的寧靜——
房屋在劇烈的搖晃中轟然倒塌,昔日溫馨的家園瞬間化為廢墟;
道路被無情地撕裂,阻斷了人們回家的路;
無數無辜的百姓在災難面前驚慌失措,流離失所……
寒冷的天氣如同一把鋒利的刀刃,無情地割裂著受災群眾的心靈,讓這個本就艱難的時刻更加令人窒息。
然而,就在這至寒至暗之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暖流卻如春日暖陽,穿透了重重陰霾,灑向了日喀則的每一個角落,為這片滿目瘡痍的土地帶來了溫暖與希望。
01
來源:公益中國網
在救援現場,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始終沖鋒在前,總是搶著上、爭著去。
一次次探測,一次次地挖掘,一次次地呼喊,不放過任何一絲生命的跡象。和時間賽跑,與嚴寒搏斗,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盡最大努力守護人民安危……
他們,就是一線救援人員!是他們,讓我們在絕望中看到曙光!
致敬地震救援中的每一位救援人員,愿所有人平安!
02
來源:公益中國網
西藏軍區第一時間派出解放軍戰士前往救援一線。
臨近晚飯時間,解放軍在救援現場,支起大鍋、準備柴火、食材,為震區民眾和救援人員精心準備晚飯。
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終于讓大家吃上了震后第一頓熱飯。
而在震區奔忙一天的戰士,卻蹲在路邊吃一袋名為“單兵自熱”的野戰方便食品,當被問起他“為什么有熱飯菜卻不吃”時,他靦腆一笑,“熱菜留給老百姓吃”。
03
來源:公益中國網
1月7日19時左右,救援一線的官兵又接到命令,需要立即搭建帳篷。
盡管早已疲憊不堪,武警日喀則支隊執勤三大隊大隊長蔡涇還是主動受領了任務,他看著大家說:“我是共產黨員,我不上誰上。”
但當他帶隊出發的時候,蔡涇發現所有官兵都跟在他身后,不管黨員還是團員,沒有一人掉隊。
不止是武警戰士們,還有民警們、消防戰士們……都在竭盡全力保障日喀則震后第一夜溫暖過夜。
04
來源:公益中國網
1月7日20時30分,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措果鄉安置點40頂帳篷被點亮;21時17分,定日縣長所鄉古榮村40頂帳篷也被點亮。
1月8日18時50分,受西藏定日縣地震影響的變電站和線路全部恢復送電;除房屋倒塌不具備居住條件的客戶外,全部用電客戶恢復供電。11個受災群眾安置點的電力供應得到有效保障。
西藏生態環境系統啟動地震災區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并根據環境風險排查情況,適時增派各類監測力量,保障災區生態環境安全。
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通信公司奔赴震區,通信信號連夜搶通恢復,后續仍加強網絡監測和設施巡檢力度,全力確保網絡平穩運行。
中儲糧集團拉薩直屬庫組織專人對本庫及代儲庫點開展安全檢查,確認所有倉房設施安全可靠,確保人安糧安庫安……
05
來源:公益中國網
戰士細心為災區孩子洗臉,擦鼻涕,穿棉衣,但他自己的臉卻被木炭和灰塵覆蓋。
剛剛完成安置點修繕任務的武警戰士,與小朋友們一起做游戲,孩子們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無論是安置點的戰士為懷中女孩,悄悄裹緊衣服,小朋友依偎在消防員懷里,笑得很安心,還是救援成功后,與小朋友用飲料“干杯”,慶祝劫后重生。
這都是一場大朋友與小朋友的雙向奔赴——
災區小朋友不僅戴上消防員頭盔敬禮,還有男孩說,自己長大后想要成為一名解放軍,在他們小小的心靈中,早已種下名為溫暖的種子……
06
來源:公益中國網
汶川司機說就想去西藏震區幫一把:“我是汶川的,想盡己所能做點事。”
物資車司機:“這是我今天的第一頓飯。”
飯館老板:“蓋飯隨便吃,不加錢!爐子、充電器免費用!”
西藏定日縣地震發生后,一路上都是各方馳援物資車輛往一個方向“逆流而上”的場景,越靠近震區,路上各種救援的車輛就越密集,就連路邊小飯店門口,排滿了運送物資的車。
很多趕了一天路的援藏司機直到天黑,才在這里匆忙吃上一口飯,歇歇腳,再出發……
救援隊伍如同一群無畏的勇士,聞訊而動,他們懷揣著對生命的敬畏與守護之心,日夜兼程,奔赴災區,只為尋找那些被埋藏在黑暗中的生命。
他們的身影在廢墟中顯得格外高大,如同黑暗中的燈塔,為受災群眾指引著希望的方向。
來源:新華社
醫護人員也如天使般降臨,他們帶著仁心仁術,第一時間抵達現場。在臨時搭建的醫療帳篷里,他們爭分奪秒地為受傷的群眾緊急救治。
他們用溫柔的手,為受傷者包扎傷口;用精湛的醫術,為生命垂危者進行手術。在他們的努力下,一個個受傷的生命重新煥發出光彩。
來源:新華社
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也紛紛行動起來,他們慷慨解囊,捐贈物資。
一車車的棉衣、棉被、帳篷,如同冬日里的暖陽,承載著滿滿的愛意,穿越千山萬水,抵達日喀則。
來源:新華社
志愿者們也如繁星般閃爍,他們幫忙搬運物資、搭建臨時住所,為受災群眾提供心理疏導。
在臨時安置點,他們用溫暖的笑容和親切的話語,安撫著受災群眾的心靈,讓他們在災難面前不再感到孤單與無助。
來源:新華社
企業也發揮著自身的優勢,他們捐贈食品等各類物資,保障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通信設備和技術支持,幫助災區恢復水電與通信,讓受災群眾能夠及時傳遞平安消息。
來源:新華社
受災群眾們也在這場災難中展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他們在臨時安置點互幫互助,有的人捐助物資,有的人也做起了志愿者。
來源:上觀新聞
這種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的精神,如同一束束微光,在黑暗中匯聚成璀璨的星河,照亮了災區的未來。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團結一心,共渡難關!每一位伸出援手的人,你們辛苦了!
在日喀則地震面前,這股力量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驅散了寒冷與黑暗,讓災區的天空重新變得明亮。
來源:圖怪獸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日喀則一定能夠渡過難關,重建家園,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而這場災難,也將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記憶,提醒著我們珍惜生命、珍愛和平,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間的溫暖與真情。
公益中國,從我心做起。
公益中國網長期以來一直關注大公益范疇各類公益事件,歡迎提供新聞線索。
公益網站:http://www.gzjgpet.cn/ E-mail:pubchn@mmia.com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