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春節過后,大家雖已開啟了工作模式,但你可知道,“年”其實并未結束。
民間有言“不出十五都是年”,所以過完元宵節才算真正給春節畫上句號。
來源:圖怪獸
而元宵節,作為農歷的第一個滿月,可以說它承載了太多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期許。
每逢此佳節,全國各地都會舉辦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與此同時,元宵/湯圓也會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主角”。
無論是翻滾成的元宵,還是包裹成的湯圓,小小軟糯團子里洋溢的都是闔家團圓、諸事圓滿的味道。
當我們將這軟糯團子咬開,也就是咬開了春日的序章。
至此,年味漸收,而暖意長留。
來源:圖怪獸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享受元宵/湯圓(以下均用“元宵”)美味的同時,也應關注這里面的健康細節。
健康細節?說到這,可能很多人覺得小題大做了——
“小小湯圓而已,何必太在意。”
“吃個元宵沒必要講究太多。”
......
話雖如此,可現實容不得反駁,每年元宵節前后,都有不少人因錯誤食用元宵而誘發健康問題。
那么,元宵中究竟有哪些健康細節,我們又該怎樣科學地享受這份美味?
廣而告之&公益中國網通過對相關專業內容的梳理,整合出以下幾點,我們不妨一起來看!
一、熱量警告,食用別過量
元宵在制作過程中形成了非常致密的結構,重量和密度較大,同樣一碗的量,元宵比米飯要重得多。
另外,常見的元宵餡兒中大多使用了動物油脂,而芝麻和花生餡本身就是“油脂大戶”,多吃必定會增加能量攝入。
來源:圖怪獸
所以食用元宵時,最好不要將其作為主食,若做主食,必須控制食用量,成年人每餐不得超過6個,并搭配一些涼拌菜或水果。
二、糖分警告,莫貪此甜蜜
元宵的主要原料糯米粉屬于高GI(血糖生成指數)食物。
即便市面上有無糖元宵出售,但這些無糖元宵大多是用木糖醇代替白砂糖,雖然有零糖標識,但它們的能量、脂肪與普通元宵不相上下。
來源:圖怪獸
所以控血糖、血脂及控體重者,在食用前可先吃些蔬菜和蛋白質食物,食用時最好不超過3個,吃完要密切監測血糖變化。
三、消化警告,烹飪要講究
制作元宵皮兒的糯米,其所含的淀粉是支鏈淀粉,在腸胃中不易被消化吸收。
來源:圖怪獸
而糯米本身的黏膩,也容易刺激胃酸,引起反酸脹氣,所以對于消化功能較弱者,除了控制食用量,還應選擇合適的烹飪方式。
烹飪時用清水熬煮,避免油炸,出鍋后需趁熱食用(但不要被燙到),因為糯米放涼后黏性和韌性都會增大,將給腸胃帶來更多負擔。
四、卡喉警告,細嚼并慢咽
元宵外皮黏性高,一老一小在食用時需格外小心。
兒童吞咽反射尚未發育完全,而老年人口腔、咽喉肌肉活動減弱,都較容易出現卡喉的情況,而一旦卡喉,即便當即用海姆立克法急救,都很難把食物擠出來。
來源:圖怪獸
所以老人孩子在食用時,必須將元宵切成小塊,然后細嚼慢咽,防止悲劇發生。
此外,3歲內寶寶建議不要食用元宵。
來源:圖怪獸
通過以上,不難看出小小的元宵里藏著不少“健康經”。
但大家也不要因此過度緊張,根據自身情況合理食用即可。
來源:圖怪獸
2025元宵節已至,此刻,廣場的花燈已準備就緒,家中噴香的元宵也即將出鍋......
濃郁的節日氛圍下,讓健康與歡樂同行才是元宵節最完美的打開方式。
所以,接下來請讓我們舉起元宵碗,科學吃元宵、快樂過佳節,共祝接下來的日子:
愿愿成真,圓圓如意!
公益中國,從我心做起。
公益中國網長期以來一直關注大公益范疇各類公益事件,歡迎提供新聞線索。
公益網站:http://www.gzjgpet.cn/ E-mail:pubchn@mmia.com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