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兩點整,志愿者們到達聾啞學校,孩子們看到這些大哥哥大姐姐,表現(xiàn)得極為興奮。在老師的指引下,所有的孩子搬著各自的小椅子有序地從各個教室出來前往大教室與團隊的成員齊聚一堂。
圖:志愿者們在陪孩子們玩耍
據(jù)悉,那里一共有三十五個孩子,他們大多數(shù)聽力有缺陷,帶上了助聽器,。有的孩子不能說話,還有的孩子智力有問題……雖然外表看上去與正常兒童并無差別,但他們卻不能像正常兒童一樣享受到同齡人應(yīng)有的待遇。
志愿者們準備了幾個小游戲,孩子們踴躍地舉起小手想?yún)⑴c游戲。數(shù)數(shù)抱團、搶凳子、丟手絹……一個個游戲順利地開展著,孩子們也都積極參加,全場氣氛活躍。過程中,仿佛沒有了年齡差距,他們與孩子們打鬧成一片。時間過得很快,一眨眼便到了放學時間,父母來接孩子回家,他們不舍地向哥哥姐姐揮著小手說再見。
“孩子們好久沒有像今天這么開心了”。老師懷著感激之情對志愿者們說:“他們都是可憐的小天使,希望社會能給予他們更多的關(guān)注。”
“仁以為為己任,不亦重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在幾千年前就主張“仁愛”的思想。順延到今天,即社會應(yīng)該給與弱勢群體更多的關(guān)愛,給他們送去溫暖。通過此次活動,“復(fù)行君子道,風化九州民”暑期社會實踐團以實際行動踐行君子之博愛,展現(xiàn)了當代大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同時也感染了身邊的人,將焦點投向弱勢群體。在后續(xù)的活動中,此團隊會繼續(xù)投身公益事業(yè),為社會傳遞正能量。
圖: “復(fù)行君子道,風化九州民”暑期社會實踐團
湖州師范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復(fù)行君子道,風化九州民”暑期社會實踐團
通訊員:陳曉強
新聞稿-聾兒校園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