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沂鋒,廣東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2014級麻醉學專業學生,社團聯合會科學技術協會會長、2014級團總支辦公室副主任,三色堇服務隊副隊長。曾獲校運會4×100季軍、“新生杯”籃球賽亞軍和學生社團聯合會“優秀個人”稱號。
“可以約你網絡采訪嗎,待會兒會把采訪提綱提前發你看一下。”晚飯時間,拿著手機小心編輯著信息,知道相隔千里之外的沂鋒在做暑期工,生怕會打擾到他短暫的休息時間。“好,你別等著。因為我手機沒電了,回去有電了再聯系你。”當天晚上八點半,記者帶著對黃沂鋒和三色堇的好奇,開始了正式的采訪。
問起參與組建三色堇服務隊的初衷時,黃沂鋒坦言自己是一個富有挑戰欲的人,想去嘗試不一樣的生活,而公益正是自己從未接觸過的領域,他想在此次活動中充分發掘自己的能力。他也直言不諱表示想要獲獎,“因為獲獎是對整個團隊的一種認可。”而黃沂鋒也在籌備三色堇的過程中充分展現了他的能力,他把水火箭與偽3D全息投影技術引入三色堇的主張,直接奠定了三色堇科技下鄉的基調。
談及前期的工作,黃沂鋒說雖然籌備過程中三色堇遇到過的很多瓶頸都在大家的努力下一一突破,但出發前一夜發生的事,現在回憶起來仍是心有余悸:支教學校突然變卦,不愿提供教學設備與宿舍。他2小時內打出去二十多通電話,與市鎮團委、鎮教辦、校長、村書記協議,最后終于敲定出了3套解決方案,確保了活動的可行性。當再次追問協議背后的艱辛,黃沂鋒只是笑談“第一次同時與那么多官打交道”。
據了解,宿舍與課室相隔2公里,宿舍內床板破敗不堪,有的只剩下床架危殘地靠立在墻角,門也是虛掩的。另外,臨時充當課室的三十多平方米的平房內,沒有風扇,沒有課桌,擺放的椅子鋪滿了灰塵,房內堆砌著各式垃圾。黃沂鋒用“慘不忍睹”四個字概括了支教環境。因為擔心隊員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堅持不下去,他提前做好了勸說的準備。但是隊員都很能吃苦,勸說到活動結束也沒有排上用場。“每一名成員都是三色堇的瑰寶,沒有大家背后的付出,不會有三色堇完美綻放的今日,為大家點贊。”無華的言語肯定了三色堇全體成員三個多月來的努力。
“孩子的安全問題,是三色堇竭盡全力一定要保障的。”采訪過程中,沂鋒不止一次的強調這個問題,“也許每個人看待三下鄉的態度不同,有的人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有的人依靠孩子們的熱情來激勵自己;還有的人肩負的是對下鄉的承諾,是一份責任。小孩天性愛打鬧,加之課程涉及到鐵絲、剪刀等尖銳工具,需要及時留意,以防危險事故發生。”他也用實際行動去保障孩子們的安全:一周的教學時間,沂鋒每一節課都守在課室里,充當孩子們的保護神。
黃沂鋒在采訪前曾向記者透露過自己是一個“待不住”的人,除了責任外,讓他堅持下來的還有孩子們的純真。“孩子的一聲聲‘鋒哥’,還有小班長開學第一天下午放學前對我說的那一句‘你明天下午還來教我做作業’一直在激勵著我,我不能讓他們失望。”他說道,孩子們的熱情陪伴黃沂鋒度過了一周的鄉村支教生活,也讓他感受到了之前從未感受到的屬于孩子的純真。一周的時間過得很快,有共同學習奮斗的回憶,有嬉鬧時的歡樂,也有離別時說不出的傷感。“內心其實很不舍,有很多話想說,但是沒去寫。最后留了電話,因為那可能會是更長的對話。返校的那天晚上,接到班長打過來的電話,第一反應是驚訝,沒想過他會那么快打過來;再者就是覺得挺欣慰的,孩子記住我了。”談到孩子,沂鋒的言語里總會流露出少有的溫情。
黃沂鋒表示,三個月的辛苦籌備,最大的收獲是一群朋友和自身策劃、應變及看待事物的觀念的改變,而這一次三下鄉也會是他生命里一筆無可替代的財富,“畢竟,一次絕對艱苦、畢生難忘的下鄉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很幸運,我遇到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