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我跟隨廣東醫科大學悅光服務隊來到雷州市殘疾人康復中心,經過七天的接觸,逐漸了解到腦癱兒童康復的艱辛,也希望能寫下一篇文章,讓更多的人能了解他們,關注他們,寬容他們。
“康復器材缺乏,康復師也不多”
下鄉的第六天,隊伍請來了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鄭雄,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康復師黃義平、李飛燕開展講座,為孩子們進行評估。
在評估時,黃義平、李飛燕細心的檢查,并向家長和康復中心的康復師依次說明孩子需要針對進行的康復訓練。
黃義平說:“只進行推拿按摩是遠遠不夠的。”康復中心的康復師說:“康復器材缺乏,康復師也不多,沒辦法呀。”
配圖1:康復師對患兒進行評估。 通訊員葉子瑩 攝影
據了解,腦癱兒童的康復治療是極其漫長的過程,許多家庭都承受不了高昂的醫療費。許多孩子都是因為家庭條件有限,不得不中止昂貴的治療,才最終選擇來到康復中心,可康復中心的治療條件遠遠滿足不了孩子的康復需求。
配圖2:康復的路上,或許不那么平坦。 通訊員葉子瑩 攝影
“笑起來好溫暖”
在康復中心有許多可愛的小天使,他們大多不怎么會走路,不會說話,可是他們笑起來的時候,瞇起的雙眼,上揚的嘴角,和陽光一樣耀眼。“雖然他們和普通的孩子不太一樣,他們不能用話語表達自己的情感,但是他們用行動表達,更顯得溫暖。
他們會親親媽媽,會抱抱爺爺奶奶,即使推拿的過程痛得眼淚直流,但是推拿過后,拭去眼淚,依舊笑的很燦爛。小天使們的堅強,笑容溫暖著我們每個人的心。
在來到康復中心前,這群大學生就希望能盡自己所能,改善孩子們的康復條件。通過努力,他們為孩子們提供了一些康復器材,例如按摩球,巴氏球,平衡步道等等,還為孩子們爭取到益蕊基金會提供的到廣州免費治療兩個月的五個名額。
配圖3:盡管微笑,依舊溫暖。 通訊員葉子瑩 攝影
服務隊成員知道提供的幫助十分有限,還有許多腦癱兒童還是處于不利的康復環境,但是還是希望通過這次的下鄉能讓孩子們感受到他們并不孤獨,還有許多善良的手正伸向他們。
說真的,小天使們,只愿你們能結束漂流,接受到更多寬容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