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利用五一期間,由輔導員王宇飛老師帶領兩名學生干部前往本次社會實踐地點——遼源市龍山區工農鄉建新村,進行前期實踐調研。此次社會實踐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研和走訪調查:
1. 調查遼源市龍山區工農鄉建新村的發展史,收集相關信息。
2. 聯系相關人員配合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
3. 調查遼源市龍山區工農鄉建新村的發展對居民及周邊地區環境的影響。
4. 與村民進行溝通,以便更好的宣傳山林防火知識。
5. 聯系農田,與農民一起勞動,幫助農民生產。
6. 與相關媒體洽談后期宣傳的可行性與相關事宜。
經過了一系列的調研我們把實踐地點定在了遼源市龍山區工農鄉建新村。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期一周,活動過程簡介如下:
為了安排學員們很快的進入狀態,采取分組行動,讓學生在各自的“崗位”上認真學習、工作。
7月16日,土木工程系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在村干部的帶領下來到農田,與農民伯伯一起勞動,澆田除草。做到與村民們“同行同吃同住”真正感受農活帶來的艱辛與收獲。
7月17日十六名教師及學生去到龍山鄉建新村敬老院,看望老人,與院內的孤寡老人切身交談,詢問老人健康、心情等情況,給予他們一些基于子女情感之外的關懷。同時力所能及的幫助院內工作人員打掃院內衛生,雖然院內本來就十分整潔,但是志愿者們的工作狀態給到了老人們極大的暖意。活動全程受到了極大的媒體支持,由東遼新聞電視臺及中國公益新聞網的全程報道。通過文字與視頻圖片讓公益活動流入人群之中。
7月18到21日,由教師帶領學生,幫助村干部對土地的測量,運用了土木專業知識勘測地形幫助當地村民分析對于下季播種方向。同時勘探地質丈量土地為村民們對自家的園地有更深入的了解,測量房屋站在工程力學的角度深入的為居民的安危著想估測房屋的安全系數,盡可能的排除潛在隱患。真正的做到了用自身所學知識切實的為農民解決到了實際問題。
7月22日,向當地居民宣傳叢林防火知識,加強農民防火意識,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7月23日,開展建言獻策研討會。大力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滿足廣大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通過大學生下鄉實踐活動,把發展經濟、建設小康和扶貧攻堅結合起來,為農村中心工作服務,為農民致富服務,抓好集中活動,發揮引導作用,做好日常工作,滿足農民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