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紅的橫幅、整潔的藍色馬甲、擺放得井井有條的急救用品,朝氣蓬勃的第九組成員在擺攤準備的過程中迅速吸引了來往市民的注意。許多市民圍成一圈,滿臉驚奇地盯著地上的CPR(心肺復蘇)人體模型,而負責該部分宣教的組員毫不怯場、面帶微笑,跪在模型前,邊操作邊細致講解著心肺復蘇的流程和注意點。急救小組的組員們熱情邀請圍觀的群眾參與到活動中,一位老爺爺在組員的手把手的幫助下漸漸掌握了心肺復蘇,“哎呀你們這樣教著忒簡單,我也學會了,好啊好啊!”
組員手把手教市民心肺復蘇
一名組員在宣教的過程中感慨萬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一名未來的醫生,在任何一名患者意外之際,我們無法一一抵達他們身邊予以救助,只是希望通過這次急救知識的宣教,能讓更多的人學會自救和互救,減少二次傷害。”
不僅有“黃金四分鐘”的心肺復蘇教學,在攤位的另一側,組員通過兩兩一組的方式將三角巾包扎、骨折固定、絞緊止血等常用急救技能帶給市民。作為醫學生的組員們結合所學的醫學知識,科學地解釋每一步操作的原因,“心臟供血到指尖,在指尖的位置有一個回流,通過輕按指尖的方式阻斷再啟動此處的血流流動,觀察到指尖粉變白再變粉,就可以判斷血運情況了……”生動易懂的話語,手把手的教導,市民們目不轉睛,仔細聽講,在組員的幫助下勇敢嘗試,包扎成功的時候臉上笑容燦爛無比,“哎呀小姑娘能幫我錄一下這個手法嗎?我想回家給家里人也看看學學。”對那些不方便停下來學習的市民,組員們也為他們送上一份急救技能宣傳冊子。
市民目不轉睛學習骨折固定
第九急救小組的副隊長梁子昭表示,“在宣教的過程中,我們早已忘記這是一場關乎勝負的比賽。只希望時間過得慢一點再慢一點,能讓更多的人都學到這些實用的技能。”
當日的湛江氣溫驟降,涼得很,但宣教的攤位卻熱火朝天。實用的急救技能在傳播,溫暖的生命力量在蔓延。健康所系,生命所托,所托非僅醫護工作者,更是每一位市民,而急救技能的宣教正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