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座上,救援中心的講師陳少偉先生向小朋友們展示了溺水事件發生的案例,列舉了將他人頭部按進水中、把小伙伴扔進水里等日常生活中不可取的危險行為,還介紹了一些如人鏈救人等溺水救援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另外對于已經在水中出現危險的情況,陳老師也強調了幾種常見的水中自救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講座還特別注重小朋友的實操訓練,現場模擬溺水救援現場,讓科學的救援方法熟記于心。在陳老師深入淺出地講解救援方法及其注意事項的同時,救援隊隊長謝方先生和隊友配合著專業的講解以一繩、一桿、一桶、一浮具進行現場溺水救援演練。
救援中心隊員在進行救援演練
在模擬環節,小朋友爭相舉手上臺模擬“叫、伸、拋”的救援方法,現場氣氛十分活躍。“小朋友這個動作有點錯誤哦,我們的繩子要從溺水者的頭頂上面拋過去,而不是直接扔向他。”陳老師邊說邊讓臺上的小朋友拋出綁著浮具的救生繩,隨后扮演溺水者的謝老師則抓住救命的繩子,放慢動作,反身將頭靠在繩子上假裝游向岸邊。臺下的小朋友似有所悟地點點頭,一個個躍躍欲試。在救援中心的老師們富有趣味的講解之下,孩子們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亦減少了對溺水的未知和恐懼,掌握了科學自救和救人的方法。
小朋友上臺模仿溺水救援方法
“手臂伸直,兩肩高聳,兩手交叉,放在兩乳間的按壓點,按壓30次,人工呼吸2次,這是一次循環……”。在為小朋友講解防溺水知識后,藍天救援中心的隊員們緊接著又指導澄曦服務隊的隊員學習心肺復蘇法。
澄曦服務隊隊員跟隨救援中心的老師學習心肺復蘇法
據統計,在我國每年有57000人溺亡,平均每天150多名在校學生溺亡,廣東省每年大約有400多名中小學生溺亡。而暑假正是溺亡悲劇發生的高峰期,因此增強學生特別是他們在暑假的自我安全保護意識,讓學生掌握預防溺水和溺水后的自救和救人方法極其重要。
正如澄曦服務隊所希望的,“用我一課,換你一生平安喜樂”。本次講座響應廣東省青少年水上安全教育十百千萬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能達到減少野泳行為的效果,而且在遇到溺水事件時,能夠讓小朋友用科學的方法自救和救人,將傷害降到最低。
附:
澄曦服務隊是來自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的一支公益團隊。基于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慧文小學的外來工子女學習資源匱乏、家庭條件多為貧困的現狀,澄曦服務隊以“為改變創造可能”為公益理念,通過開展持續的支教、調研、文體、服務等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活動,改善學生學習成長環境,推動外來工子女的身心健康發展。同時澄曦服務隊希望通過隊伍的行動引起社會的關注,讓更多人來把目光投向外來工子女這個特殊群體,從而為他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積極的改變。
華師地科澄曦服務隊組建于2012年4月份,成立時間雖短,但已獲得包括“華南師范大學2012至2016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團隊”、“2016年華南師范大學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實踐成果”“廣東省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等大小榮譽。目前,隊伍已在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的慧文小學續簽了“大學生志愿服務實踐基地”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