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記得那天,火辣辣的太陽直射在這個海濱城市,腳踩在地面上,仿佛能聽到熱鍋的“滋滋”聲。對此時的我們來說,只有園林入口處的健身區是個派發問卷的好地方,別處連人影都沒有。
健身區的大爺們向我們投來好奇的目光,然而在我們簡單地為他們解釋這是一份關于臨終關懷了解程度的調查問卷后,人群頓時散開,避諱似地讓我們去別處問,甚至有人說道:“這種東西你自己填就好,別騷擾我們。”頓時,我感到有些失落,甚至有些無助!
走向園林深處,就在近乎放棄的時候,我遠遠看到荷花池旁的亭子里坐著一個上了年紀的阿姨。“阿姨,我能打擾您幾分鐘嗎?”我鼓起勇氣問道。“什么事呢?你說吧!”她警惕地盯著我們。經我們耐心地介紹過后,她接過筆開始認真研讀起我們的問卷。
“這一題,我不知道選什么,我覺得這是要建立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回答的,你們的問題我不會回答。”阿姨突然說,因為從來沒遇到這種情況,我心猛得跳了一下。“沒事的,阿姨,你想象一下這是建立在理想的條件下……”
“這哪里能想象呢,我們每個人的家庭情況都不一樣,社會不會因為一兩個人的不同就改變制度,讓每個人都享有這樣的服務。”“有錢的話誰也希望能善終,這樣人走了也不會這么痛苦吧,家里人負擔也會減少,你覺得呢?”“你們的調查很有意義,要做出點結果,幫一下我們這些人啊……”
“你們真辛苦,坐這吧。填這些問卷總是會碰壁的,不要著急,休息好了再去發吧……”見我一直弓著腰站在她身邊,阿姨勸我坐一會兒。
本以為阿姨會將我們的問卷批得一文不值,不料最懂我們的恰是這些用心在填問卷的人。頓時,委屈和疲倦化作一股酸楚涌上心頭。
在失望過后,阿姨的話在腦海中久久回蕩。我們這一群人東奔西走,解釋問卷到口干舌燥,也遭到過“做這些沒有用”的嘲諷,感到疲倦、心酸、失望和不解,但我們所做的都是有意義的事啊。有一群聲音理解你,支持你,這意義就被放大,再放大,讓我由衷地認識到,相比為社會做些微小的貢獻,自己的難處都不算什么!
就算為了那群鼓勵的聲音,我們也當鼓起勇氣繼續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