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抗疫家庭電話里的“文明溫度”
2022-03-16公益時報


鄧淑華、陳語欣(右)母女在抗疫一線

羅湖區蓮塘街道防疫志愿者古鈞元忙碌在核酸采樣現場_b

羅湖區蓮塘街道防疫志愿者古鈞元忙碌在核酸采樣現場

溫寶珍(右)與兒媳婦參與志愿服務_b

溫寶珍(右)與兒媳婦參與志愿服務

       一座城市的文明氣息平時可能體現在公交車的讓座、書城里的安靜里,但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這股最動人的氣息又有怎樣的表達與呈現呢?夫妻、母女同做志愿者的比比皆是;做采樣的市民自覺排隊、嚴格按要求登記掃碼,尊老愛幼讓老人小孩走快捷通道,鄰里之間彼此加油打氣。在深圳1200余個核酸采樣點,人們自發地積極做好疫情防控措施,與‘紅馬甲’‘大白’彼此默契,無聲的支持,有聲的感激,無不展現出這座正在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城市氣質與城市底蘊。

       ‘見不到面的時候,我們常常在電話里交流一些抗疫工作的經驗,不約而同地感嘆,在這場眾志成城的傾城之戰中,文明確是一種最強大的力量和最動人的風景!’防疫志愿者黃如菊告訴記者。

       共情共鳴

       城市里最溫暖的細節


       “一起努力,讓我們城市更快好起來!”忙碌在羅湖區蓮塘街道蓮花社區的采樣點,閑暇時刻,在與丈夫古鈞元通話互報平安時,黃如菊為電話另一頭的愛人加油打氣。黃如菊是羅湖區婦兒活動中心的工作人員,“0107”疫情發生后,她主動請纓下沉社區,協助醫務人員核酸采樣等工作至今。在她的影響下,古鈞元也遞交了申請,成為一名防疫志愿者。夫妻兩人同心抗疫,“夫妻檔”上陣堅守抗疫一線。幾個月來,深圳市民對防疫一線工作人員的勉勵與共情,讓年輕的小兩口感觸頗深。

       “見不到面的時候,我們常常在電話里交流一些抗疫工作的經驗,不約而同地感嘆,居民們的文明素養真的很高!”黃如菊告訴記者,最讓夫妻二人感到溫暖的,還是市民們的理解與感謝。面對志愿者們,市民不僅僅用配合的姿態無聲地表達著自己的支持,也用實際行動和話語傳遞對他們的感激。初春季節,氣候還未完全回溫,常常有居民為黃如菊和她的同事們送來熱茶、暖寶寶、礦泉水。

       “收集大家粵康碼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輕輕說一聲謝謝,感覺心里暖暖的。”古鈞元說,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小學生在完成采樣之后,牽著媽媽的手,害羞地向他鞠了一躬。古鈞元也很認同妻子的說法,所謂文明,無非尊重與善意,尊重其實就是特定場景下的共情,深圳人特別能情感共鳴,彼此理解,彼此扶持。事實上,市民與醫務人員,市民與網格員、志愿者、執法人員,基于這種共情的理解與尊重,每天都在他們身上發生,“其實市民給予我們更多的感動,他們是真正的英雄。”

       關愛互助

       城市里最澎湃的力量


       近日,在龍崗區龍城街道盛平社區萬象天成核酸采樣點,志愿者隊伍中來了一對“母女兵”。

       女兒陳語欣還在讀書,平時網課都排得滿滿的,2月底開始,她每周都會擠出時間,一下課就趕去核酸采樣點當志愿者“值晚班”,忙完再回家補作業。媽媽鄧淑華工作也很忙,但在女兒的影響下,不久前她也加入了“紅馬甲”的行列,母女一起上“戰場”,擔任掃碼引導工作。

       白天女兒上課媽媽上班,當面交流的機會不多,母女倆就會通過電話或微信,分享做志愿者時的見聞和感受。來萬象天成核酸采樣點采樣的很多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母女倆在電話里聊的最多的,也大多是鄰里之間的“友善”小事:“遇到一位不會注冊‘核酸碼’的老爺爺,隊伍里一個看起來和我年紀差不多的小姐姐主動幫忙,手把手指導他操作好了,還問了老爺爺住哪里,發現是一個小區的鄰居,采完核酸還陪著老爺爺一起回家了。”“今天好多人和我說‘謝謝’‘辛苦了’,我覺得可溫暖了。”“我這邊晚上燈光有點暗,一開始掃碼總是掃不到,后面排隊的鄰居發現了,都提前打開手電筒幫我照著。”“隊伍里有個孕婦,大家都主動讓出來一條路讓她先去采樣。”

       “有幾個很久沒見面的街坊在排隊時遇到了,激動得不行。看著她們聊天敘舊、互相加油打氣,還相約一起來采樣,我都覺得特別有干勁兒。希望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早日戰勝疫情,大家都能過上安心祥和的生活!”鄧淑華說。

       守法遵規

       城市里最珍貴的資源


       “你什么時候過來啊?今天有居民給我們送奶茶喝哦……不聊了,有人來了,我要做義工了。”今年已經72歲高齡的志愿者溫寶珍在電話里跟兒媳婦說道。她的兒媳婦吳女士有些無奈地告訴記者,“我婆婆比上班族都忙,幾乎每次給她打電話她都在做義工,說不了兩句,她就說她要去做義工了。”

       吳女士說,婆婆溫寶珍從兩年前疫情剛開始時,就每天都去做義工。家人起初會擔心這么頻繁的志愿服務會讓老人家身體吃不消,沒想到婆婆越去越開心,精氣神都變好了,家人們不僅不再擔心,而且吳女士在婆婆的影響下,也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

       溫寶珍和兒子、兒媳并不住在一起,但每到周末,吳女士都會和丈夫一起探望溫寶珍,這時,吳女士便會和婆婆一起到志愿現場,共同為抗疫出力。

       “我覺得深圳人很文明很有素質,特別是對待志愿服務這件事。”吳女士說,自己以前總覺得志愿服務很苦,但真正當義工后,才發現和想象中的不一樣,“比如分配給我的工作是維持現場秩序,但大家都很自覺站出1米間隔的距離,也沒有人插隊,有時排隊的人看到老人家或者帶小孩的,還會主動讓他們先走,完全不需要我過多操心。”

       溫寶珍告訴記者,她平時在采樣點做義工時,就把粵核酸碼貼在身上,居民遠遠看到了就會自己掃碼入場,“我站在入口驗碼,大部分居民都會主動準備好綠碼給我看了再進去,很少出現擁堵。因為我們這個點不能給黃碼居民做核酸采樣,偶爾有一些黃碼的居民想在這采樣,我跟他們解釋一下,他們都會很理解支持,從來沒有發生過不愉快。”

       志愿服務

       城市里最動人的風景


       “老席,你認識我們的鄰居小劉嗎?我今天在采樣點看到他來當志愿者了。”“我就知道這小伙子肯定會加入進來的,挺好!”龍華街道油松社區有一對退休夫婦——肖大林和席翔磊,自疫情發生以來一直參與防疫志愿服務。因為工作地點相隔較遠,他們常常通過電話了解對方的情況,而“在防疫現場又遇到了誰”是他們經常談論的話題。

       3月10日上午,正在油松社區核酸采樣點協助居民掃碼的肖大林,意外地看到鄰居小劉也穿上了紅馬甲。“因為戴了口罩,我一開始沒認出來,仔細看才發現真的是他,當時小劉正在幫助一位老人操作手機。”肖大林告訴記者,兩周以前,小劉帶著剛來深圳的父母做核酸采樣,到核酸采樣點才發現沒帶父母的身份證,她看到后立即上前詳細告知他們采樣流程,第二次回來后又引導小劉父母走“綠色通道”。這天之后,小劉便來詢問肖大林和席翔磊如何能成為一名志愿者。“我教他注冊義工號,還告訴他了一些經驗,沒想到他這么快就來做志愿者了,我挺高興的。”

       在肖大林和席翔磊的影響下,成為防疫志愿者的不止鄰居小劉,還有他們的員工、親戚、朋友等大概有30多人。“我們剛來深圳的時候,曾經得到了不少人的幫助,感受到很多人給予的溫暖,所以我們夫妻一有時間就參加各種愛心公益活動,從中得到了幫助別人的樂趣。”肖大林說,她和老伴退休后一直積極參與社區志愿工作,彼此之間常會互相分享經驗,不斷給對方加油打氣。在幫助別人之余,兩人還熱衷于引導身邊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務中來。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許多人凝聚在一起,便有了守望相助的力量。”肖大林表示,有了萬萬千千志愿者的默默付出,我們對于抗疫的勝利才有了無比堅定的信念。


(據《深圳晚報》)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