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名靜為八年級的學生上思想品德課程。渤海早報記者游思行攝
渤海早報訊:在稚嫩的生日歌中,天津師范大學支教團成員、該校研究生李名靜收到了人生23個年頭來最好的生日祝福。4月25日,天津師范大學赴定西采訪慰問團給她送上了蛋糕,但是比這份遠道而來的禮物更珍貴的,是簇擁在李名靜身旁的學生們,他們驚喜地一起高喊著,“李老師,祝你生日快樂。”
天津師范大學常川希望學校坐落于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巉口鎮,那里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最大的困難是缺少水源,當地村民生活用水和飲用水的唯一來源就是窖水。自2002年開始,天津師范大學成為中國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團招募校,在距離天津千里之外的甘肅定西,研究生支教團開始了他們的青春接力行動。
四月底的甘肅定西忽然飄起春雪,溫度直降零下。天津師范大學第15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該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13級研究生李名靜踏著半尺厚的積雪走進常川希望學校,開始了新一天的支教生活。生于1991年的她是此次支教團9人中年齡最小的一位,4月25日是她的23歲生日。從去年8月底赴定西支教以來,她已經在該校義務支教9個月。她主要的工作是三四年級的音樂課和八年級的思想品德課。李名靜是一名天津女孩。“我感受最深的是城市里的孩子接受的資訊信息量很大,而山里的孩子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我能做的就是通過支教,啟發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當天雪落黃土坡,但是孩子們一早5點就起床了,打著手電筒、踩著泥濘的雨雪,翻過一座或兩座山頭來上課,到教室時鞋子、褲管都濕透了。盡管課堂上,孩子們還時不時冒出方言,回答問題時也低著頭顯得有點沒信心,但他們舉著手告訴李老師:“受教育能促進人的發展”。盡管定西被稱為“隴中苦脊”,但當地多數家庭仍然堅持讓孩子們上學,相信教育改變人生。
像李名靜這樣的支教老師們,也都努力在支教工作中激發孩子們的潛能,讓他們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比如,李名靜會在課堂上運用角色扮演法、組織模擬辯論會,讓孩子們真正愛上學習。她還時常會在課堂上拿天津的人和事舉例,播放視頻帶孩子們擴展視野。
據悉,十二年來,天津師大共計輸送125名優秀研究生前往甘肅定西、重慶開縣、新疆哈密等地開展支教工作,先后服務包括天津師范大學常川希望學校在內的十余所中小學。他們承擔了所在學校小、初、高各階段課程的教學任務,累計授課約42720課時,教授當地學生約13350人次。此次,渤海早報作為采訪慰問團成員首次探訪大山里這群令人感動的志愿者和他們可愛的學生,講述一個個夢想點亮微光的故事。(記者邵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