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還得從去年年底說起,那時候,銅鼓縣志愿者協會和縣殘聯聯合開展慰問殘疾兒童活動,那些被關在屋里,只能通過窗戶和外面世界接觸的殘疾兒童,那些見到陌生人就躲在家人身后,或者呆在墻角落的殘疾兒童,他們無助、呆滯的目光,深深地觸痛了參加慰問活動的志愿者的心。而這些家庭,因為有殘疾孩子,大人們不能外出務工,生活陷入極度貧困,無錢醫治,形成惡性循環,讓志愿者們感覺到要為這些孩子,為這些家庭做一點什么。
這個機會終于來了。經過縣殘聯的努力,爭取到國家對7歲以下兒童免費康復的政策。因為去年慰問的成功合作,縣殘聯與志愿者協會兩個愛心組織一拍即合。決定在志愿者協會下設獨立法人的銅鼓縣陽光益智康復中心,采取民辦公助的形式運營。
劉宜芬是參加過慰問殘疾兒的一名志愿者,她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還是溫泉鎮溫泉村村干部,她自己經營一支樂隊,家里生活雖然不是十分的富裕,在鎮上和村里也算過得很舒服的人家。殘疾兒童的不幸,和那一雙雙充滿渴望的眼睛,讓她的心不能平靜。她向志愿者協會和縣殘聯申請,要求墊資承辦康復中心。承辦中心,意味著她就不能當村干部;而且,康復中心的性質,注定了不能象市場化模式那樣盈利賺錢,最多只能保證她及員工的工資,讓中心保本運行。盡管這樣,她毅然辭去了村干部,出資8萬余元,購置了玩具、床鋪、課桌、教學用品;安裝了監控、電視、寬帶;將一棟舊房屋里里外外裝修一新,10月8日,近20名殘疾兒童終于走進了自己的家,康復中心正式開學了。她墊資的8萬多元只有在康復中心驗收合格后,方能在省拔康復經費中返還。這些她都顧不上過多的考慮,她只希望殘疾孩子趕快有一個安全、溫暖、舒適的家。一個月忙下來,她劉宜芬瘦了一圈,眼圈都黑了,自己的孩子都和她這個媽媽有點陌生了。
銅鼓有了殘疾兒童康復中心!在這個小小的山城,成了一件新聞,一件大事。各種愛流向這里匯集,中心籌辦時,沒有地方,一名志愿者把自己的家騰出來,免費提供給中心使用。要知道按現在銅鼓的市場價,整棟房屋出租年租金將近3萬元。她說,自從當了一名志愿者,我感覺到自己的生活發生了改變,變得非常的有意義。能夠為這些殘疾兒童做一點事,值得。大蓮山福壽寺住持悟達法師來到中心,給孩子們送來米、油,購置消毒柜、碗,還捐款1000元;火種文化中心除了為孩子們捐款,還帶來了專業老師手把手指導中心的老師教學;康復中心周圍的住房,為中心送來新鮮的蔬菜;許多愛心人士給孩子們送來過冬的衣服――
每天,有著特殊教育經驗的徐紅玲老師,堅持到康復中心做義工。還有許多的志愿者到中心陪孩子做游戲,喂飯,陪睡。教一個正常的孩子,尚且不容易,更何況是殘疾兒童?這中間的付出是教正常孩子的許多陪,而康復中心的四個老師張六珍、鄒美玲、高鳳、盧建英做得是那么地細心、耐心、貼心,孩子們都叫她們:媽媽。
康復中心從籌辦到開學試運行,縣委、政府領導給予了親切關懷。縣委常委宣傳部孫部長和縣政府調研員蘇啟興多次過問中心的籌建工作,康復中心唯一的大型玩具,就是林育龍常務副縣長親自協調有關部門支援的……9月14日副縣長志愿者協會總分長時水蓮來到康復中心,親切看望在這里工作和學習的老師和殘疾兒童。
因為有愛,這個秋天陽光很明媚,因為有愛,陽光益智康復中心的孩子們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