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武川縣耗賴山中心學校,這是韓二平為之奮斗了13年的地方。回想他當年剛剛調職來到這里任校長時,學校這里的教學規模和師資力量頗為壯觀:學生宿舍、活動室、實驗室、微機房等配套設施一應具全,授課教師多是學識過人且經驗豐富的老師。而由于每年的中考成績都在全縣名列前矛,周邊十里八村的三四百個孩子們都選擇在這里就讀。
然而,短短的幾年間,隨著“撤點并校”政策的實施,以及大量農村人口外出打工,學生逐步流進了縣城或是更遠的城市,年輕的老師們也選擇去往機會更多的地方。昔日紅火熱鬧的校園日漸冷清,韓二平以及許多五十歲左右的老師成為了留守老師。
“總要有人留下,有孩子,就要有老師。”韓二平說。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26日下午,天空中飄著零星的小雪,走進耗賴山中心學校,陣陣稚嫩的讀書聲隨風飄來。推門進入其中一間教室,熱氣撲面而。不到20平米的教室里生著火爐,黑板上畫著田字格,高琳鳳老師正帶著3個孩子朗讀《數九歌》。
“一共4個孩子,今天有1個感冒了。”高老師介紹,她教的是幼兒園中班,4個孩子里2個是外村的。如果這個學校關門,這4個孩子的父母可能得夫妻分離,一個留在農村種地,另一起去往縣城常年陪讀。
小玲是幼兒園中班的一員,上幼兒園的2年間,她學會了拼音,學會了十以內的加減法,還有好多詩和兒歌。
但是韓女士一家三口的農村生活很有可能就要結束:如果學校辦不下去,小玲需要去26公里之外的縣城上學,到時候韓女士要去陪讀,而丈夫只能選擇一起出去打工,否則就得獨自留在農村種地。 小玲的媽媽韓女士告訴記者,她和丈夫是地道的農村人,雖然他們的同齡人大多選擇去城市里生活,但她和丈夫愿意留在農村。“農村有農村的好,生活壓力小,人們也比較淳樸。”
在另外一個教室里,3名小班的孩子在聽鄭鐸老師給他們講故事。若干年前,鄭鐸曾是耗賴山中心學校初中的數學老師,如今他自己也即將升級當爺爺,卻仍堅守在學校,陪孩子們去學習、感受這個世界。
2個班,7個學生,3名教學的老師,這是耗賴山中心學校現如今的規模。
“以前看見學校人原來越少,我心里挺難受,現在時間長了,反倒習慣了。”韓二平說,不管怎么樣,只要有學生,老師們就會堅守。